民生是国家之大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乱象频生:“瘦肉精”、“地沟油”、“毒大米”、 “毒胶囊”等事件对人民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民之所忧,我之所思”,为了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国家卫生部组织和制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 规划》,经过社会公示,公开征求社会各方意见后于2012年6月12日正式实施。
材料二:帮人民打好这场“保胃战”是人大代表义不容辞的职责。某市一名人大代表一直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他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征求市民的意见,向市人大提交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议》的议案,该提案引起了市人大的高度重视,市人大将议案转发给了市卫生局、食品质量监督局、工商局等相关部门,并要求立即对全市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一次集中的整治。与此同时,该人大代表还多次对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
材料三:农民工是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山东省某中心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求各社区充分发挥社会融合功能,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与社区自治、 同历决策过程,促进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和睦相处。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说明为维护食品安全,该市的人大代表、人大是如何履职尽责的?
(2)结合材料三,说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社区自治和决策体现“公民的政治生活”中的哪些道理。(12分)
2014年中国经济运行发展呈现新常态。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阐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应怎样对待经济新常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12月9—1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既有稳字当头的不变,也有着力点的变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结合材料,运用运动与静止的知识,分析2015年经济工作“不变”与“变”中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三个“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立足中国国情,彰显中国特色,形成了体现中国特色、民族风格、大众需求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把国情同世情结合起来,既立足国情、扎根本土,又洞察全球风云、把握世界潮流;既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民族性,又彰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性。三是把科学认识同价值目标结合起来,坚持在理论创新中做到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指导性的基本理念和哲学基础。
(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必须既立足国情、扎根本土,又洞察全球风云、把握世界潮流?
(2)上述材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哪些基本特征?
材料一:2013年1月1日,国务院正式印发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40亿吨标煤,用电量6.15万亿千瓦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能源综合效率提高到3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煤炭消费比重降低到6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
材料二:开放促改革。政府是入世的主体,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在享受世贸组织成员权利的同时,也积极承担应履行的义务。12年来,我国积极推进行 政体制改革,各级政府集中清理和削减审批事项和数量;努力推行WTO的非歧视原则,不仅对各成员提供公平待遇,而且对国内各类企业提供平等待遇;努力减少行政干预,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在制定国内政策时越来越注意考虑国内外多种因素,主动建立各种双边机制进行协调与沟通,等等。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公民在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中如何发挥作用。
材料一:江苏省GDP、财政收入和民生支出增长情况
注:民生事业主要包括教育、医药卫生、保障性安居工程、社会保障等。
材料二:2014年江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万,增幅9.9%,高于江苏省GDP增速8.8%。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38元,比上年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598元,比上年增长11.4%。
(1)材料一中体现了“国家财政”的哪些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收入分配公平的知识,谈谈如何“让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