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共12分
谦和是一种力量
①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你总是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冲突横亘在你的面前时,你会选择哪一种态度来面对呢?是不顾一切地发泄心中的愤恨,还是谦和、冷静地思考?我们的答案是后者。
②谦者,谦虚,谦让也。它根源于人的辞让之心,体现在人际关系中就是互相尊重。孔子言:“礼之用,和为贵。”(一)“和”历来被认为是君子的重要品质。“谦”“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谦和具有化解矛盾的力量。愤愤不平的廉颇,纵使百般刁难,甚至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蔺相如却能以大局为重,隐忍退让,“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最终使廉颇负荆请罪,留下“将相和”的千古佳话。试想如果蔺相如不能隐忍退让,与廉颇势不两立,势必会削弱赵国的力量,极有可能导致赵国覆亡。所以说,愤怒看似凶猛,但却在谦和忍让中化为和谐。
④谦和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昔日,刘备放下皇叔州牧的身份,顶风冒雪,不顾路途难行,心怀赤诚,三次来到乡野荒村,访贤求才。第三次时,离草庐半里,他便下马步行,听闻孔明午睡未起,便静候在草堂阶下,终于用谦虚的态度、真诚的心意打动了卧龙先生。(二)这才使三顾茅庐成为千秋美谈,三分天下成为历史功业。
⑤谦和还具有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力量。谦和的态度使你更容易让人接近,谦和的微笑总是能给你带来好运气。也许一点点的善意、理解、宽容和付出,就会给自己和别人的生活增添一点美好和快乐。
⑥然而,谦和并不是毫无原则的退让,也不是有失尊严的顺从,我们必须做到谦和有度。
谦和,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谦和,似一篇清丽的婉约文章。(三)谦和,既美丽了自己,又悦目了他人。(选文有较大改动)
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阅读全文,请说一说谦和具有哪些力量。
依次写出文中画线处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阅读,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会盟于渑池。秦王令赵王鼓瑟(古代弦乐器),赵王心怯,只得遵从,秦王命史官将此事记录下来。蔺相如见本国君王受辱,逼请秦王为赵王演奏秦声,并上前献缶(古代打击乐器)。秦王不肯,欲加害相如。相如怒目相对,欲与秦王同归于尽。秦王无奈,只得为赵王击缶,相如命赵国史官依样记录。
同样是发生冲突和争执,蔺相如为什么对廉颇谦和忍让,而与秦王针锋相对呢?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互联网+”向我们走来
①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②那么什么是“互联网+”呢?
③“互联网+”战略是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今年向人大提出的四个建议之一,马化腾解释说,“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
④简单地说就是“互联网+XX传统行业=互联网xx行业”,显然实际的效果绝不是简单的相加。
⑤这样的“互联网+”的例子绝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比如,传统集市+互联网有了“淘宝”,传统百货卖场+互联网有了“京东”,传统银行+互联网有了“支付宝”,传统的红娘+互联网有了“世纪佳缘”,传统交通+互联网有了“快的”“滴滴”,而传统新闻+互联网有了柴静《穹顶之下》病毒式的传播。
⑥在通信领域,互联网+通信有了即时通信,现在几乎人人都在用即时通信App进行语音、文字甚至视频交流。然而传统运营商在面对微信这类即时通信App诞生时简直如临大敌,因为语音和短信收入大幅下滑。但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来自数据流量业务的收入已经大大超过语音收入的下滑,可以看出,互联网的出现并没有彻底颠覆通信行业,反而是促进了运营商进行相关业务的变革升级。
⑦在交通领域,过去没右移动互联网,车辆运输、运营市场不敢完全放开,有了移动互联网以后,过去的交通监管方法受到很大的挑战。从国外的Uber、Lyft到国内的“滴滴”“快的”,移动互联网催生了一批打车拼车专车软件,虽然它们在全世界不同的地方仍存在不同的争议,但它们通过把移动互联网和传统的交通出行相结合,改善了人们出行的方式,增加了车辆的使用率,推动了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排放,对环境保护也做出了贡献。
⑧…
⑨事实上,“互联网+”不仅正在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形成了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生态,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马化腾表示,工业互联网正在从消费品工业向装备制造和能源、新材料等工业领域渗透,全面推动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互联网也在从电子商务等网络销售环节向生产领域渗透,为农业带来新的机遇,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⑩不过,也有长期研究该领域问题的学者警示,“互联网+”的趋势时至2015年已经无法阻挡,但是,如今中国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很多改变,就好比是皮肉之上附上了一层光鲜亮丽的“毛”,赤裸裸的皮肉被包裹起来,似乎不再重要,“互联网+”不该成为“卖毛”的生意。
11如在餐饮行业,中国互联网从业者善于将饭店的流程设计互联网化,将店面装修时尚化,但是却没有能力做出好吃的食物。对比之下,DM的沃森超级计算机,可以将每一种食物的营养物质和气味进行全部排序,然后制定出菜单,做出从来没有食用过的食谱,兼顾口味和健康。
12如在医疗行业,挂号平台的优势是让医患之间直接对话,这最大程度的提高了沟通效率,但它并无法改变“就医难”的本质问题。中国的专业医生太少,病人太多,其根本矛盾在于医疗资源的稀缺。对比国外,通过机器人技术、DNA技术进行精确的治疗,利用互联网技术投放到血管中定位释放抗癌药物。
(选自2015年3月11日澎湃新闻网,略有改动)
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互联网+”,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突出“互联网+”在我国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B.在通信领域,互联网+通信有了即时通信,导致语音和短信收人大幅下滑,这样彻底颠覆了通信行业。
C.“互联网+”的趋势已无法阻挡,这让传统产业有了很多改变,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我们要冷静认识,从容应对。
D.文章主要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读者熟悉的行业的例子,给我们介绍了有关“互联网+”的一些知识。

本文主要介绍了有关“互联网+”的哪些方面内容?请分条列举。
文章采用什么顺序进行说明?这样说明有什么好处?

做数字时代的“责任公民”
佚名
①互联网应用的快速普及,无疑是近年来最让人瞩目的现象。亿万人聚于网络,成为推动社会改变、时代前行的力量。如果没有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没有无数人充满智慧与激情的创造,就没有众多活跃的粉丝,也就不会有今天这个数字时代无比繁盛的网络文化。
②可是,如今的网络生活,负面新闻几乎每天可见:电子商务遭遇盗窃与失信,医疗网购夹带假药害人,信息畅流侵犯他人隐私,造谣传谣带来网络暴力……正因如此,那些搭建平台开发技术的公司,那些提供内容的网站,那些粉丝众多颇有影响的微博大V以及现有的6亿多中国网民,都应该成为网络生活的“责任公民”。
③作为技术支持者,需要保有技术层面的职业操守。电商企业将假冒伪劣商品清理出自己的平台,是责无旁贷的义务。搜索引擎以“价高者往前排”的标准提供信息服务,自然会被诟病。那些放任虚假、庸俗信息泛滥以博取眼球者,更是触碰了法律的红线。对于数字时代的“企业公民”,维持网络空间的清爽,保证虚拟世界的安全,应该是底线责任。而以模式创新激发网络活力,以主动姿态参与社会生活,则是更高层面的要求。
④作为内容提供者,需要把握。如果一味屈从点击率,盲目追求阅读量,只会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最终把“做内容”变成“拼底线”。文化产品的提供者们,需要保持正确的审美和价值取向,在兼顾人们需求的同时,以更高远的眼界开拓更丰富的资源,不被虚荣心和功利心牵着鼻子走。
⑤同样,无论是微博大V,还是普通网民,都可以充当自媒体的角色,也需要遵从媒体伦理,涵养信息时代的精神和心灵。
⑥对于互联网管理工作来说,这两年是立规矩、讲规矩的关键阶段。我国已建构起自律、他律、互律三种协同机制,但互联网未知远远大于已知,规则、道德在新的领域树立非一日之功。此时,更需激发、督促数字时代的“责任公民”,以更多集体意识和担当精神,去维护清朗、健康、生机勃勃的网络家园。
⑦“我们都有家,都愿家整洁。入目皆芷荷,扑鼻是芝兰。听曲有妙音,访谈有益友。虽隔千里外,网络一线牵”,有人用这样的诗句表达对互联网的希冀。由此,做数字时代的“责任公民”,应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3月3日,有删改)
请根据上下文,在第④段横线上填写恰当内容。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如今的网络生活,负面新闻几乎每天可见,这需要社会各方做数字时代的“责任公民”。
B.作者所说的技术支持者,是指电商企业、搜索引擎和微博大V等。
C.网络生活的美好发展,在于搭建平台开发技术的公司,提供内容的网站,粉丝众多颇有影响的微博大V和中国现有的6亿多网民,都成为网络生活的“责任公民”。
D.作为技术支持者,应该维持网络空间的清爽,保证虚拟世界的安全。

杨洋的爸爸在某网络商城开药店,近期,爸爸准备通过非法渠道购进一批假药,用以牟利。如果你是杨洋,读了本文,该对爸爸说点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仿生建筑的类型十分丰富。结构式仿生建筑,其建筑就像动物的骨骼一样,拥有最优的力学性能和结构体系,能够有效地减少材料的用量。表皮式仿生建筑所使用的建筑围护材料就像动物的皮肤一样,拥有防寒、透气、不透水等多重特性,而且随着外界气候条件的变化来改变表皮的透光、保温特性,从而创造出舒适的室内环境。功能式仿生建筑的构件能够像生物的毛细血管一样运作,可以调节温度、控制室内空气的流速和流向,而且相对于普通的空调系统,大大降低了材料使用成本。如果一个建筑同时具有上述的两点或三点,则统称为复合式仿生建筑。
②仿生建筑源于自然又回归自然,每一类仿生建筑都别具一格。人处其中,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它们当中,有的能够像向日葵一样旋转,有的能够像仙人掌一样开花,有的能够像盛开的马蹄莲一样迎风招展。
③向日葵式的仿生建筑能够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房子的旋转是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方位进行的,白天朝东,黄昏朝西。且太阳落山以后,控制程序会让房子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这样的设计能使位于屋顶的太阳能电池板以最大日照角度对准太阳。建筑物四周的太阳能集热器也能面对直射的阳光,以获取更多的太阳能。此外,“向日葵建筑”旋转的动力全部来自自身的“光合作用”,即由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和小型太阳能电动机提供动力,十分节能。
④仙人掌一般生长在干旱的沙漠里,每次降雨,仙人掌都会竭尽全力地吸收和储存水分。城市“仙人掌建筑”也是如此,大面积的户外阳台就是它们吸收和储存能量的“凸起”和“刺”。住户们将各种植物种植在自己的阳台上,整个建筑就像是一座小型的光合作用工厂,能够吸收城市中的有害气体,并且释放新鲜的氧气,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住户提供清新、优雅的居住环境。
⑤花梗是马蹄莲的中轴部分,它除了是结构主体,还作为整株植物的能量传送带,使水分、养分及时地在根、花、果之间传送。“马蹄莲建筑”的塔楼作为整支“马蹄莲”的花梗,在其底部设有集热棚,利用温室效应加热空气,通过中心烟囱的内部气流,将热量源源不断输送给整座建筑。此外,塔楼的表面并不平整,像折过的纸一样,这样能够保证经过气流的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而且为了提高顶部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花”被设计成双弧形界面,将风速提高为环境风速的4倍。当风吹过,“马蹄莲建筑”就会迎风招展,呈现着蓬勃的生机。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4年第11期,原文作者:吴旭阳,有删改)
作者为本文拟题时,在“仿生建筑”和“会呼吸的建筑”这两个题目上反复推敲,难以确定,请你帮他从中选定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说说第②段中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从文中看,“马蹄莲建筑”的功能可以概括为
其实,大自然还有很多神秘之处,科技将产生无限可能。你认为未来还将会出现什么样的仿生建筑呢?请写出来并指出其原理或功能。

现代文阅读(30分)
优人一等的心
朱成玉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④彼时彼境,古人何以能写出如此走心的句子?因为他们有一颗优人一等的心。
⑤今时今境,优人一等的心,是什么样子?
⑥我家门前有一个剧院,常常会有一些“二人转”的演出。那欢快的曲调儿常常在傍晚时分响起,整个上半夜的时光就都跟着颠跟着颤了。那里的门票分三个等级,最低也要三十元一张。但这丝毫没有阻碍来看“二人转”的人们,剧院里常常是人满为患。
⑦邻居张大爷是个“二人转”迷,一辈子就好这一口儿,可是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根本没有闲钱让他去剧院里过瘾。这位爷自有他的高招,傍晚时分背着自家的藤椅,往剧院门口的大喇叭旁一放,美美地躺进去,翘起腿,眯缝着眼,摇着扇子,在暖暖的风里摇头晃脑地听起来,有时还情不自禁地跟唱起来,脸上的皱纹也开成了花,那叫一个美啊!
⑧剧院的人精明得很,并没有驱逐他,因为他那无比享受的样子,也算是给剧院做了免费的活广告。两下成全,相安无事,乐得其所。
⑨时间长了,张大爷便成了剧院的门前一景。那轻轻摇着的扇子,定是在他的心间扇出了最惬意的风。
⑩这便是优人一等的心。
11剧作家沙叶新曾经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笔名“少十斤”,不细心的人不明就里,仔细看,原来是他将自己的名字劈成两半。沙叶新自己开玩笑说:“将‘沙叶新’砍去一半,也不过‘少十斤’,可见沙叶新无足轻重,一共才二十斤。”谁不想在世人心里 “千斤”“万斤”?他却主动瘦身。
12胃癌手术后,有记者采访他,他照例幽默不断:“因为癌症,我的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我也是‘无畏(胃)’的,你想听什么,随便问吧。”
13这是一颗多么豁达而轻松的灵魂。把自己看得很轻,人才会松快。
14沙叶新是出了名的“犟脾气”,向来都是不媚时、不曲迎、不阿世。在任何环境下,他都能做到不降志、不辱身、不赶时髦、不回避危险。有人评价沙叶新,说他是“不为权力写作的老戏骨”,他也确实是个秉承文人风骨的人,不做权力的吹鼓手,坚持自我思考、独立书写,绝不出卖灵魂。
15这便是优人一等的心。
16妻子喜欢捡垃圾,每次一家人出去吃饭回来,她那挺贵重的皮包里便都装着捡来的矿泉水瓶子,我觉得丢人。更让我不能理解和讨厌的是,孩子竟然也学她捡垃圾,楼下谁家丢的衣物也都捡回来。妻子把破烂的缝补了,脏的洗了。导致阳台上总是堆得满满的,像个垃圾场。我觉得妻子带坏了孩子,让孩子小家子气,短了贵族气质,为此不止一次地和她争吵。后来我才知道,妻子每次卖了旧物都会带孩子去看一个没钱读书的孩子,这是妻子和女儿一起在帮助的孤儿。我无比惭愧,妻子这样是带坏孩子吗?她这样,只会让孩子的心,一点一点更靠近阳光。
17这便是优人一等的心。
18毕淑敏说,优人一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
19优人一等的心,不是你有多富贵,不是你有多霸气,而是照比那些庸常,多了一份优雅;照比那些喧躁,多了一份从容;照比那些冷漠,多了一份慈悲。
(选自《当代青年》,有改动)
本文中,作者认为 “优人一等的心” 就是 的心、 的心、 的心。



短了贵气,近了阳光



轻了名头,重了风骨



A

15.请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在下面方框中填写恰当的内容。





张大爷蹭听“二人转”



B



妻女捡垃圾助孤儿


结合上下文,按要求答题。
①优人一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理解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②我也是“无畏(胃)”的,你想听什么,随便问吧。(赏析句子)
有读者提出“这便是优人一等的心”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显得重复啰嗦,建议删
去两处。你认为该不该删?请简述理由。
本文开头三段引用的三处诗文,都出自初中教材。请从中任选一处,结合你所了解的作者事例,简要谈谈为什么说这位作者“有一颗优人一等的心”?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独腿人生
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别墅是为有私车的人准备的,因此与世俗的闹市区保持一段距离。我没有私,只得坐公车去,下车之后,要到朋友的别墅,若步行,紧走慢赶,至少也要四十分钟。眼看约定的时间就快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朋友体谅我的窘迫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三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问了价。“五元。”车夫说。我当然不会坐,可四周就只有这辆三轮车.车夫见我犹豫,开导我我说:“总比坐出租合算吧,出租车起价就是六元呢。”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五元再加一元,就是三元的两倍,这个账我同样会算,我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车夫说:“上来吧,就收你三元。”这样,我高高兴兴地坐了上去。
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五块其实没多收你的。”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三元呢。”他说,那是因为你下公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三元。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就只收三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看了看他。他穿着这座城市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至少有五十岁以上的年纪。
车行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且,车轮不是向前滑行,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
他失去的是右腿。一截黄黄的裤管,挽一个疙瘩,悬在空中,随车轮向前“冲”和频率前后晃荡着。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为了让车走得快一些,臀部时时脱离座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左腿上。
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我觉得我很不人道甚至卑鄙。我刚三十出头,有一百三十多斤的体重,体魄强壮,而他比我大二十多岁,身体精瘦,且只有一条腿,从他左腿并不肥大的裤管随风飘动的情形,我猜想他唯一的好腿一定瘦得可怜。然而,我却大模大样在坐在车上,让他用独腿带我前行。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胸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路去。”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生怕被他误解,同时,我也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车子遇到坡度,便顽固地不肯向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我甚至觉得这车也是鄙夷的我!它是在痛恨我不怜惜它的主人,才这般固执的吗?车夫黝黑的后颈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蹿,我想走他的脸一定是紫红的,他被单薄的衣服包裹起来的肋骨,一定根根可数。他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
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浊地喘着气。不知怎么,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我在为他高兴,并暗暗受着鼓舞。在我面前的无疑是一个强者,他把路扔在了后面,把坡扔在了后面,为自己“挣”来了坦荡而快乐的生活。
待他喘息稍定,我说:“你真不容易呀!”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呀!今年初,我一口气蹬过八十多里,而且还带的是两个人。”
我问他怎么走那么远?他说:“两个韩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别人的车他们不坐,偏坐我的车。他们一定以为我会半路出丑的,没想到,嘿,我这条独腿为咱们成都人争了气,为中国人争了气!”
我不知该说什么好,既心酸,又豪迈,是那种乎悲壮的情感。
车夫又说:“下了车,那两个韩国人流了眼泪,说的什么话我不懂,但我想,他们一定不会说我是孬种。”
不由自主地,我又看着他的那条断腿。我很想打听一下他那条腿是怎么失去的,可终于没有问。事实上,这已经无关紧要了。他已经断了一条腿,而那条独腿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这就足够。我想,如果那条断腿也有在天之灵,它一定会为它的左腿兄弟感到骄傲,一定会为它的主人感到自豪。
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你下来吧。”他说。
我下了车,给他五元钱。
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的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
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我两元钱。
我正要离开时,他不好意思说:“我本来应该把你送拢的,可是一幢高级别墅,往别墅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啊……我怕被你朋友看见……”
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我天生是不太流泪的人。
朋友果然在大门边等我,他望着远去的车夫说:“你为什么不让他送拢?那些可恶的家伙总是骗一个是一个!你太老实了。”
议完事,朋友留我吃饭,我坚决拒绝了。
我徒步走过了那段没有公交车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本文采用第人称的写法,叙述了的故事。(18字内)
请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及其作用。
我猛然间觉得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
结合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那条断腿也有在天之灵,它一定会为它的主人感到自豪。”你认为这条断腿会为主人的哪些方面感到自豪呢?
(2)作者在文中多处使用了语言描写的表现手法,请举出其中一处作简要分析。
文章结尾写道:“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样亲近过,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我”为什么会有选样的感觉?请简要谈谈自己的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