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研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t/min |
0 |
5 |
10 |
15 |
25 |
35 |
45 |
55 |
65 |
温度t/℃ |
100 |
71 |
55 |
45 |
35 |
28 |
24 |
22 |
22 |
请根据表格中数据总结出水温随时间下降的规律是: ;如果有一天你要喝一杯奶茶,可以有两种方法供你选择:①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②先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茶中,然后冷却5min。你认为 方法的冷却效果较好,理由是 。
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活动中,小吴同学测量了下列数据。请帮助他完成下列活动任务。
实验次数 |
动滑轮重G动/N |
物重G/N |
钩码上升高度h/m |
动力F/N |
动力作用点移距离s/m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1 |
0.5 |
1 |
0.1 |
0.7 |
0.3 |
47.6% |
2 |
0.5 |
2 |
0.1 |
1.1 |
0.3 |
60.6% |
3 |
0.5 |
4 |
0.1 |
2 |
0.3 |
(1)请在右图中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2)小吴同学在记录数据时漏填了一个数据,请帮他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3)经过分析发现: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当被提升的物重增加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进一步分析可知,在动滑轮和绳重一定的情况下,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
(4)小吴同学在第一次实验中,使钩码上升0.1m所用的时间为1.5s,则他说做功的功率为_________W。
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将杠杆调在水平位置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测量.
(2)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表格中漏填的数据为N
实验次数 |
动力F1/N |
动力臂l1/cm |
阻力F2/N |
阻力臂l2/cm |
① |
1 |
20 |
2 |
10 |
② |
2 |
15 |
1.5 |
20 |
③ |
3 |
5 |
15 |
(3)有的同学按现有方案得出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填字母).
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 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瑞瑞同学准备对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进行探究。主要步骤如下:a、按下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b、闭合开关,用电压表测出L两端的电压;c、在测滑动变阻器R两端的电压时,瑞瑞同学为了节省实验时间,采用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滑片P上的C点;d、测出AC间的电压。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图甲所示电路图,帮助瑞瑞同学将乙图中的实物电路图连接完整。(电源电压不超过3V,连线不能交叉)
(2)在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时,应先将开关__________填“断开”或“闭合”),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__________的位置。(填“左端”或“右端”)
(3)瑞瑞同学用上面的方法能否测出滑动变阻器R两端的电压?答: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方法改正后,所测出AB、BC、AC间的电压记录在下右表格中;
UAB/V |
UBC/V |
UAC/V |
1.4 |
1.5 |
2.9 |
(5)分析瑞瑞同学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6)这个实验在设计方案上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_____________。弥补瑞瑞同学设计不足下一步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
( 8分)小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
|
|
⑵继续加热到水沸腾,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2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____℃,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大气压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____(填“升高”、“下降”或“不变”)。
(3)实验中看到有“白气”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______________形成的。下图是三种仪器的测量情形。
(1)图中体温计的读数为_______℃;
(2)图中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A;
(3)图中电阻箱的示数为_______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