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九年(1411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
| 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 |
| B.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 |
| C.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
| D.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的基础 |
下图是国民党军队的战斗示意图。在这次战役中,蒋介石给前方下达的命令是( )
| A.“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国民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 |
| B.“对朱、毛与贺龙合股之企图,务必随时洞察其奸,在战略上要经常注意,加以防范” |
| C.“守土应具必死决战之决心与积极准备之精神相应付,务须不丧失丝毫主权为原则” |
| D.“徐淮会战实为我革命成败、国家存亡最大的关键,必须团结奋斗,期在必胜” |
1940年9月7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材料反映出
| A.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抗战 |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全面开展游击战 |
| C.国共两党均开展敌后抗战 | D.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 |
1929年,蒋介石称赞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随后中华民国政府通过了《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案》。但1930年后国民政府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与此转变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 B.国共关系开始破裂 |
| C.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 | D.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
“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这则新闻报道反应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
| A.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 | 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
| 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 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 |
据载,山西太原有个前清举人叫刘大鹏,辛亥革命后仍以清代遗民自居,拒不承认民国,直到民国二十六年后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促使刘大鹏思想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 B.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
| C.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 |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