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朝廷规定:自王以下满、汉文武大臣,都不准到军机处找军机大臣谈话,“违者重处不赦”。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军机泄露 | B.维护君主权威 |
C.提高行政效率 | D.减少决策失误 |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加强 | B.宗法制衰落 |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 D.井田制的推行 |
康熙帝统治时期,清朝中央机构呈现三足鼎立状态,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假设有一个雍正时期的官员,他每天到一个较为简陋的办公室上班,皇帝每日召见,并和他商讨军国大事。他有时拟写文件,然后交给皇帝审批,最后把文件交给下属,让他们送给各部门去办理。那么这个官员可能是( )
A.丞相 | B.御史大夫 |
C.军机大臣 | D.议政王大臣 |
从明初废丞相到清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说明( )
A.皇权日益加强 | B.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 |
C.相权战胜皇权得以恢复 | D.皇权、相权矛盾得到调和 |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
D.军机处的设置,标示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