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评价1953年选举法时说:“在我们的选举法里,规定各阶级的代表比例就不能讲平等。例如,对工人、农民就不能平等,她们虽然都是劳动阶级,但工人是先进的领导阶级,她的代表比例数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应当比农民多……但这是合理的、正确的。”这段话说明1953年选举法中关于代表比例不同的目的是( )
| A.推动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 |
| B.促使农村尽快开始城市化进程 |
| C.为三大改造提供法律保障 |
| D.明确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作用 |
西欧国家的发展有其个性也有其共性,回答21—23题。有学者说:“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材料中所说英国、法国开先河的事件分别是
| A.确立君主直宪制、启蒙运动 | B.工业革命、启蒙运动 |
| C.确立君主立宪制、文艺复兴 | D.工业革命、文艺复兴 |
下表反映了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其主要特征是

| A.新兴钢铁业发展迅速 | B.重工业取代了轻工业 |
| C.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 D.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
二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相同之处是
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②加强国家对
③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④推行社会福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
| A.人人精通法律 | B.法律适用于所有人 |
| C.法律至上的原则 | D.统治阶级没有特权 |
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斗争实践中得出的认识是
|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 B.必须把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
| C.必须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D.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
下表是北洋政府农商部对1902—1919年国内农垦公司的数据统计
下列对农垦公司在1912到1919年获得迅速发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的推动是其发展原因之一 | B.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
| C.客观上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 D.欧美列强加紧对中国侵略的结果 |
近代中国史是一部中国人不断求发展的历史。回爷15—17题。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想的含义是
| A.变革政治制度以求民主平等 | B.学习西方技术以抵抗外来侵略 |
| C.学习两方之体以同中国之用 | D.宣传西方学说以启国民之智 |
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中国奋进的足迹,它们可以用来研究

| A.近代中国的工业化之路 | B.民主共和的必由之路 |
| C.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进程 | D.近代中国的实业救国 |
从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化运动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 A.确立了清朝君主立宪的政体 | B.举办商会、农会待民间团体 |
| 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 D.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