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职官志》载,自景泰后“六部承奉旨意,靡所不领,阁权益重……嘉靖以后,朝位班次,(阁臣)俱列六部之上”。六部由原来的政府最高职能部门,而沦为内阁属曹。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明朝
A.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 B.内阁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
C.中央六部职能衰退 | D.阁臣专权威胁皇权专制 |
古代中国的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史载三国时曹操每日带人登观稼台,观看各处的庄稼长势,察看天气,测定晴雨,及时告知田间耕作的百姓。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古代中国
A.以农立国 | B.抑制商业 | C.封建迷信 | D.以民为本 |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三十四年,博士淳于越进言:“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无辅拂(辅佐),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文中的“古”主要是指( )
A世袭制 B 君主专制 C 分封制D郡县制
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而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则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柳、黄二人同样是针对皇帝这个制度发言.却作出完全相反的评论。关于这个差异.以下解释较为准确合理的是( )
A柳宗元的说法是为帝制辩护,肯定帝制存在的合理性
B黄宗羲对帝制的批判.符合宋废相后皇帝专权的史实
C二人所处社会的结构不同,二说都有其当代的合理性
D二人所批判的帝制因时代不同,而有不同的实质内涵
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
① 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 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 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 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③④
唐人张籍《贾客乐》中有关商人“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商人为追逐利润往来奔波 | B.商人赋税沉重,被迫弃商经农 |
C.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 | D.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