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B细胞识别抗原的实质是其细胞表面的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 |
B.识别了抗原的B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
C.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
D.记忆B细胞识别再次进入体内的抗原,并能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
右图是一反射弧的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①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细胞质中含线粒体等细胞器 |
B.②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 |
C.②处兴奋传递方向为自下而上 |
D.如果婴幼儿时期营养不良,蛋白质等物质摄入过少,则会使①和②等结构减少,脑重量变轻,造成智力缺陷 |
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 | B.抗体都能被蛋白酶分解 |
C.抗毒素是抗体 | 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 |
右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电流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示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1个突触 |
B.如果刺激A,C会兴奋,则兴奋处外表面呈负电位 |
C.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脂质 |
D.若ab=bd,电刺激C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两次 |
下列叙述中,除哪一项外,均由切除垂体后直接引起的
A.生长立即停止 | B.性腺发育停止 |
C.血糖![]() |
D.甲状腺机能衰退 |
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