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阿格雷的研究成果是发现了细胞膜上专门供水分子进出的通道。完成水通道科学研究的过程如下:
(1)观察:科学家发现水分子能通过细胞膜。
(2)问题:水究竟怎样通过细胞膜。
(3)假设: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阿格雷认为细胞膜上的某种蛋白质就是水通道。
(4)实验:要想证明细胞膜上的水通道是否是蛋白质,一般情况下,最好用同位素________(填“15N”“35S”“32P或”“18O”)进行标记研究。如图是阿格雷水通道验证实验:将含有水通道和不含水通道的细胞放在同一种水溶液中进行对照实验,图中表示两种不同细胞状态的变化,那么其中作为对照实验的是____________(填“A”或“B”组),你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5)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人体不同部位细胞功能推测,下列哪些部位细胞中含水通道蛋白最多( )
A.肺泡上皮细胞 | B.红细胞 |
C.肾小管细胞 | D.皮肤的表皮细胞 |
(7)有机化学有一种“相似相溶”理论,即有机物容易溶解于有机物溶剂,无机物容易溶解于无机物溶剂。很多研究成果有力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这一说法。这证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______________。
(I部分每空1分,II部分每空2分,共25分)高二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小学一年级的全体学生进行遗传病的调查,在调查中针对两个患病的同学小王和小李的遗传病绘制了两个家族的系谱图,如下:
I、在小王的家族中,患有一种遗传病(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兴趣小组绘制了该家族遗传系谱图,但不慎将其撕破,留下的残片如图一,请问:
(1)现找到4张系谱图碎片,其中属于小王家族系谱图碎片的是。
(2)7号的基因型是,16号产生的配子带有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3)若16号和正确碎片中的18号婚配,预计他们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4)对于该遗传病,大约在70个表现正常的人中有一个携带者,若17号与一个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性婚配,他们所生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
II、在小李的家族中,有的成员患有甲遗传病(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有的成员患乙遗传病(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如图二所示。现已查明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问:
(5)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 ____染色体上;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染色体。
(6)III7和III8为异卵双生兄弟,那么这两兄弟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7)写出下列两个个体的基因型: Ⅲ9_________,Ⅲ11__________。Ⅲ9可能产生的配子类型有种,在一次排卵时若该卵细胞的基因型为dXb的概率为。
(8)若Ⅲ9和Ⅲ11婚配,若生一个男孩患甲病的概率为;生一个患乙病女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子女中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
(每空1分,共8分)燕麦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已知黑颖(A)和黄颖(B)为显性,且只要A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现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请分析回答:(1)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2)在F2中,黄颖占非黑颖总数的比例是_________,黑颖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F2的性状分离比说明A(a)与B(b)存在于_________染色体上。
(3)F2中,白颖基因型是_________,黄颖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
(4)若将黑颖与黄颖杂交,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时,后代中的白颖比例最大。
(每空1分,共12分)下图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请回答:
(1)在结构④上合成物质D的过程中,如果需要色氨酸和丙氨酸,两者来源有所不同,能通过氨基转换作用产生的是_________。
(2)物质D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需要穿过_______层膜,_________(“需要”或“不需要” )消耗能量,其中下列属于D类物质的是_________。
A.呼吸酶 B.线粒体膜的组成蛋白
C.胰岛素 D.血红蛋白
(3)在结构④上发生的是_________过程,其中以mRNA为模板,以_________为运输工具,将合成物质D的原料运送到结构④上通过_________(方式)连接起来。
(4)根据理论推测,mRNA上的三个相邻碱基可以构成_________种排列方式,实际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共有_________种。
(5)若③的碱基排列顺序为:
...AUUCGAUGA—(62个碱基,不含终止密码子)—CUCUAGAUCU...,那么③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含有氨基酸个数为_________。(AUG、GUG为起始密码,UAA、UAG、UGA为终止密码)
(6)若③中的A占23%,U占25%,那么在相应的基因中A占_________,G占_________。
请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生物个体的迁入迁出等。
Ⅰ.下表为某种群的遗传学测量数据。
年份 |
1900 |
1910 |
1920 |
1930 |
1940 |
1950 |
1960 |
1970 |
基因B的频率 |
0.99 |
0.81 |
0.64 |
0.49 |
0.36 |
0.25 |
0.16 |
0.10 |
基因b的频率 |
0.01 |
0.19 |
0.36 |
0.51 |
0.64 |
0.75 |
0.84 |
0.90 |
(1)1970年该种群中Bb基因型的频率是。
(2)请说明1900~1970年的七十年中显性基因B的频率逐渐下降的原因。
(3)从表中数据的变化还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导致物种基因库中的变化过程。
Ⅱ.某中学生物研究小组为探究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是否有影响,选用了纯种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进行实验。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性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②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5次,同时在每一代中都要除去残翅果蝇;
③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统计七代中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
④根据残翅果蝇的百分比计算出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得出结论。
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过程的设计是否科学?。
请说出理由:。
(2)若让你对此实验过程进行改进,请设计出改进后的步骤:
①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②;
③;
④。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但若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同学们试图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下表所示,
KH2PO4 |
Na2HPO4 |
MgSO4·7H2O |
葡萄糖 |
尿素 |
琼脂 |
1.4 g |
2.1 g |
0.2 g |
10 g |
1 g |
15 g |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 mL |
实验步骤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此培养基(能/不能)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理由是。
(2)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这种培养基属于培养基。
(3)“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别来自培养基中的和,实验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
(4)图中将细菌转到固体培养基上时,可采用或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初步筛选出来的菌种还需要用生化的方法作进一步的鉴定:在以尿素为惟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指示剂,接种并培养初步筛选的菌种,若指示剂变成色,则可准确说明该菌种能够分解尿素。
(5)在实验中,下列材料或用具需要灭菌的是,需要消毒的是(填序号)。①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 ②玻棒、试管、锥形瓶和吸管 ③实验操作者的双手
(6)在进行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A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填序号)。
①土样不同②培养基污染③操作失误④没有设置对照
(7)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处理后,才能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