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回答下面各小题。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 )
①盆地边缘地区 ②河流上游地区 ③盆地中央 ④绿洲地区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 B.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
C.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 D.大量开采铁矿,破坏植被 |
下列现代技术中可以有效的对土地荒漠化现象进行监测的是( )
A.遥感技术 | B.地理信息系统 |
C.全球定位技术 | D.数字地球 |
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
①截留水分 ②改变气候类型 ③削弱风力 ④改变植被类型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 )
A.年轻劳动力过剩 | B.老龄化趋势显著 |
C.自然增长率上升 | D.人口出生率较高 |
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 )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
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 |
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
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 |
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 ( )
A.中国 | B.日本 | C.印度 | D.泰国 |
下列因素中,与环境人口容量成反相关的是( )
A.资源数量 | B.科技发展水平 |
C.消费水平 | D.人类社会发展阶段 |
读图“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1954年 | B.1960年 | C.1963年 | D.1995年 |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明显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经济的发展 | B.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
C.死亡率上升 | D.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
从图中“三率”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接近 ( )
A.高——高——低模式 | B.高——低——高模式 |
C.低——低——高模式 | D.低——低——低模式 |
下图示意北半球低纬度某地莱日(晴天)建筑各朝向墙面太阳辐射强度值的差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该地的经度是 ( )
A.105°E | B.131°E | C.135°E | D.120°W |
4条曲线中,代表北墙的是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该日最可能是( )
A.4月5日 | B.6月8日 | C.9月10日 | D.10月1日 |
图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A.终年炎热 | B.冬暖夏凉 |
C.终年寒冷 | D.冬冷夏热 |
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
A.根系不发达 | B.叶质坚硬,树皮厚 |
C.板状根大,树干长 | D.叶面宽大,多气孔 |
赞比西河在维多利亚瀑布以上的河段为河流上游,该河段()
A.干流流速缓慢 | B.峡谷险滩广布 |
C.支流短小急促 | D.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 |
图中200纬线大陆东西两岸景观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 B.洋流性质 | C.距海远近 | D.地形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