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近期提出,2012年全省粮食总产量登上500亿千克新台阶,粮食商品量达到400亿千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回答下面各小题。下列粮食作物属于黑龙江垦区的有( )
| A.冬小麦和高粱 | B.春小麦和玉米 |
| C.油菜籽和甜菜 | D.水稻和花生 |
目前,在三江平原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是( )
|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 | B.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急剧扩大 |
| 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 | D.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面积少 |
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 |
| 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劳动力投入 |
| 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 |
| 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关于①~④所属灾害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属于东北灾害带 | B.②属于海洋灾害带 |
| C.③属于青藏高原灾害带 | D.④属于西北灾害带 |
图中①~④所属灾害带的主要灾害对应正确的是( )
| A.①是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 |
| B.②是台风、风暴潮、赤潮 |
| C.③是洪涝、旱灾、病虫害 |
| D.④是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 |
读“20世纪50~90年代广东省平均受灾情况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
| 年代 项目 |
20世纪 50年代 |
20世纪 60年代 |
20世纪 70年代 |
20世纪 80年代 |
20世纪 90年代 |
| 受灾人口 (万人/年) |
242 |
743 |
859 |
1 226 |
1 590 |
| 受灾农田 (万公顷/年) |
18.1 |
43.9 |
53.7 |
82.0 |
89.1 |
广东省突发性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居全国之首,其中最常见的气象灾害有( )
| A.地震、洪涝、台风 | B.海啸、风暴潮、干旱 |
| C.低温冷害、冰雹、滑坡 | D.台风、洪涝、暴雨 |
广东省受灾损失和受灾人口逐年上升的原因是( )
| A.寒潮灾害频繁 |
| B.人口增长快,经济发展迅速 |
| C.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淡薄 |
| D.季风环流改变 |
我国不同地区的受灾体及其致灾因子、危害组合正确的是( )
| A.西部—畜牧业—洪涝、干旱、冷冻、风雹—掉膘、死亡 |
| B.东部—种植业—雪灾、旱灾、虫灾、鼠灾—减产、绝收 |
| C.东部—农作物—洪涝、干旱、冷冻、风雹—减产、绝收 |
| D.西部—畜牧业—雪灾、旱灾、地震、泥石流—掉膘、死亡 |
我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与环太平洋灾害带交汇的位置,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种多样、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征并不表现在( )
| A.灾种特点——种类多、频次高 |
| B.灾情特点——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 |
| C.地域差异特点——地域差异显著 |
| D.灾种特点——现代火山活动频繁,地壳运动强烈 |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此完成下列问题。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其中影响地区最广、受灾人口最多、造成损失最大的是( )
| A.旱涝灾害 | B.地震灾害 |
| C.台风灾害 | D.蝗虫灾害 |
我国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主要有( )
①国土面积广大 ②人口众多 ③悠久的农业历史状况 ④自然灾害种类多样 ⑤灾害灾次频发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③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