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克罗十三塔位于秘鲁沿海沙漠地带的一座矮山山顶,呈南北方向排列,每座塔的东西两侧各有一个观测点。2013年6月20日6时28分(地方时),人们在Q观测点看到太阳在M点方向的地平线上(2013年夏至日为6月21日)。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要想在一年中的另外一天在Q观测点也能看到太阳在M点方向的地平线上,则这一天最可能为( )
| A.3月23日 | B.12月24日 |
| C.12月20日 | D.6月22日 |
下列关于昌克罗地区在该观测日之后的未来两个月内的昼夜长短状况及正午时十三塔影子长短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昼长夜短逐渐变长 |
| B.昼短夜长先变长后变短 |
| C.昼长夜短逐渐变短 |
| D.昼短夜长先变短后变长 |
读某大洋环流局部模式图,完成问题。
若AB线是30度纬线,则这个海域肯定位于
| A.南半球 | B.北半球 |
| C.东半球 | D.西半球 |
如果该海域完全位于东半球,则下列洋流属于此环流的是
| A.千岛寒流 | B.西澳大利亚寒流 |
| C.拉布拉多寒流 | D.加那利寒流 |
湖水中盐分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湖泊水位和气候的变化。如图是青海湖近l.2万年以来盐分含量的变化。据此完成问题。
青海湖近1.2万年来,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距今约
| A.3900年 | B.6500年 | C.8100年 | D.1万年 |
在距今7500~5000年间,青海湖水位变化特征是
| A.逐渐 | B.波动 | C.基本小 | D.波动上升 |
与其它阶段相比,湖水盐分含量最低时期的气候特征可能是
| A.冷干 | B.温干 | C.温湿 | D.热干 |
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回答问题。
| 地区 |
种植业比重 |
畜牧业比重 |
商品率 |
投入劳动力数量 |
| ① |
86% |
14% |
20% |
多 |
| ② |
45% |
55% |
90% |
少 |
| ③ |
8% |
92% |
89% |
少 |
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
| A.水稻种植业 | B.混合农业 |
| C.商品谷物农业 | D.种植园农业 |
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 )
| A.刚果盆地 | B.四川盆地 | C.大自流盆地 | D.墨累—达令盆地 |
提高③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 )
| A.提高机械化程度 | B.充分利用水资源 |
|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 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
读“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完成问题。
甲、乙农业区位的优势是 ( )
| A.人均耕地多 | B.水热条件好 | C.工业基础强 | D.科技水平高 |
丙、丁农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特点是 ( )
| A.温和多雨,畜牧业发达 |
| B.科技发达,生产规模大 |
| C.劳力充足,集约化经营 |
| D.地广人稀,商品率较高 |
该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读图,回答问题。
该地区位于
| A.珠江三角洲 | B.江淮平原 | C.黄河三角洲 | D.三江平原 |
该地区土地利用变迁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市场需求的变化 | B.劳动力素质的提升 |
| C.灌溉技术的提高 | D.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
发展到第Ⅲ阶段时,该地区最有可能
| A.自然灾害多发 | B.农业人口比重上升 |
| C.农业投入不足 | D.商品率大幅度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