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1)鼬为杂食性,也常以谷物为食,则田鼠和鼬的种间关系为 。
(2)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 。
(3)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 。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
(4)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 ,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5)鼬在遇到危险时,常喷出恶臭的液体,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为 。
(6)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7)该耕地中富含磷元素,被生物体吸收后,在细胞内,磷元素通过参与 反应(写反应式),保持细胞内ATP含量的相对稳定。
1997年英国科学家培育的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绵羊“多利”的程序为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所指的细胞工程名称: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
(2)对重组细胞进行电脉冲刺激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施细胞工程a时,所需的受体细胞大多采用动物卵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多利”面部的毛色是___________。请根据遗传学原理说明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继植物组织培养之后,克隆绵羊的培育成功,证明动物细胞也具有____________。
(6)请举一例,说明克隆绵羊培育成功的实际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某动物的一个体细胞核中DNA含量为2个单位(2C)。
(1)请在下图中绘出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的示意图。
(2)填空说明下列DNA含量变化的原因:
①由精原细胞变成初级精母细胞时,组成染色体的DNA分子进行___________,核DNA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_,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一个细胞核DN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个染色体,___________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四个精子细胞,一个细胞核DNA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的体细胞中有31对染色体,驴子的体细胞中有32对染色体。马和驴子杂交,其受精卵中染色体为63条。受精卵通过细胞的分裂与发育,可成为一个新的个体——骡子。
甲同学认为:骡子杂交是可以产生后代的。理由是:它的个体是由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而成的一个新个体。它仍能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然后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乙同学认为:骡子是不可以产生后代的。理由是:骡子体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有丝分裂。
你认为他们的理由充分吗?请用细胞分裂的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某生物不同细胞分裂图(假设该生物体细胞内有2对染色体),据图回答
(1)染色体暂时加倍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细胞经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_,染色体有___________条。
如图为一种二倍体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示意图,请回答:
(1)该细胞所处分裂期为__________________,它的名称为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2)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最多时为_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最多时为___________条,DNA分子最多时为___________个。
(3)该生物单倍体细胞中染色体为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