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按照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制作简易密度计.
(1)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人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塞入金属丝的目的是使吸管
能 在液体中.
(2)将吸管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图(a)所示,测得浸入的长度为H;放到另一液体中的情景如图(b)所示,浸入的长度为h.用ρ液、ρ水分别表示液体和水的密度,则ρ液 ρ水(=/>/<),h与ρ水、ρ液,及H的关系式是h= .
(3)小明根据图(a)在吸管上标出1.0刻度线(单位g/cm3,下同),再利用上述关系式进行计算,标出了0.8、0.9、1.1、1.2的刻度线(图中未画出).结果发现,1.1刻线是在1.0刻线的 (上/下)方,相邻刻线的间距 (均匀/不均匀).
(4)为检验刻度误差,小明取来食油,先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其密度,然后再用这个密度计测量.但操作时却出现子图(c)所示的情形,这让他很扫兴.难道实验就此终止了吗,根据经验或思考,在不更换食油的情况下,你认为可以进行怎样的尝试: .
小华同学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实验器材齐全且完好,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①小华正确串联实验器材,并将滑片放置于变阻器的一端,然后将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闭合电键后,两电表的示数如图所示。接着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到另一端时,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逐渐增大到0.58安,而电压表的示数始终保持不变,则他在连接电路时存在的问题是(11)。
②经过思考,小华重新实验,他正确连接电路,操作步骤正确,闭合电键后,发现两电表指针所指的刻度仍与图所示一致。
则小华同学在实验中使用的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12)欧。
③继续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当滑片位于中点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安。则此时测得Rx的阻值为(13)欧。
滑动变阻器在该实验中可以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起到(14)作用。
如图所示为活动卡上的几个实验。
①如图(a)所示实验过程是定量研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4)之间的关系,量筒中盛放的是水,物体受到的浮力可以用(5)表示,V2-V1表示(6)。
②如图(b)所示,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将铅笔压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间,观察到手指肌肉下陷情况不同,这是在探究(7)的关系。
③在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中,在空饮料瓶底部的同一深度处扎三个小孔,瓶中装满水后,观察到如图(c)所示的现象,这说明(8)。
④如图(d)所示是(9)实验的过程,实验中若玻璃管倾斜,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将(10)(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托盘天平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测量仪器。在使用前调节天平时,要将游码移动到(1),若此时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这时应进行的操作是(2)。请你从学习过的实验中例举一个使用托盘天平作为测量仪器的物理实验:(3)。
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⑴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cm。
⑵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1分)
⑶按如图所示的方案进行实验和观察,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每空1分,计5分)
实验序号 |
物距u/cm |
像距v/cm |
像的性质 |
1 |
30 |
15 |
|
2 |
20 |
倒立等大的实像 |
|
3 |
15 |
||
4 |
5 |
3 |
⑷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⑸若在光屏上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像,成像在光屏的左上角。若要通过调整透镜让像在光屏的中央,应向(右下,左上,右上,左下)调节。
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应选用__________代替平面镜。
(2) 小刚将蜡烛A点燃置于镜前,再拿一支大小和A相同的蜡烛B在镜后移动,直到看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进而得出像与物的大小 。
(3)研究完平面镜成像后,小马灵机一动设计了如下方案研究凸面镜成像的情况:
①器材;透明弧形(球冠形、厚度均匀)玻璃、光屏、长短不同的多支蜡烛、光具座.
②步骤:在光具座上,在透明弧形玻璃前某位置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先用光屏进行像的承接;然后再选择另一支相同的蜡烛,放在玻璃后面,直到与像的位置________,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观察像的正倒;改变蜡烛的位置做多次实验。
③实验记录如下:
蜡烛离弧形玻璃的距离 |
光屏上的像 |
玻璃后的像 |
|
很近 |
无 |
缩小 |
正立 |
较远 |
无 |
缩小 |
正立 |
很远 |
无 |
缩小 |
正立 |
④小马得出结论:凸面镜只能成_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填“虚”或“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