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德辉(1885年中举人,1892年成进士授吏部主事)曾对某一人物进行批判:“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这里的“某一人物”应是
A.严复 | B.康有为 |
C.谭嗣同 | D.孙中山 |
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空前的洗劫和破坏是在
A.鸦片战争时期![]() |
B.甲午![]() |
C.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 |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他所受到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外国资本 | B.官僚资本 | C.封建官府 | D.地主阶级 |
鸦片战争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实现富国之梦兴办实业,试图以经济振兴实现民族独立,结果都失败了。这一现象说明了
A.实现民族独立是发展近代化的前提 |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 |
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 D.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
清末考取状元,但未贪恋官场,而选择了实业救国,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的是
A.张謇 | B.梁启超 | C.李鸿章 | D.荣德生 |
下图是近代火柴工业留下的商标——火花。火花中信息说明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发展民族工业的内在动力是
A.政府放宽限制 | B.爱国心的驱使 | C.国际竞争激烈 | D.国际地位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