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这一现象造成
货物 |
单位 |
1843年税率 |
1858年税率 |
棉花 |
担 |
6.54% |
5.72% |
印花布 |
匹 |
14.25% |
4.98% |
棉纱 |
担 |
6.94% |
4.86% |
A、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命脉
D、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
秋瑾(1875年-1907年)在《敬告姊妹们》一文中说:“如今女学堂也多了,女工艺也兴了,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何尝不可养活自己呢?也不致坐食,累及父兄、夫子了。一来,可使家业兴隆;二来,可使男子敬重,洗了无用的名,收了自由的福。”据此材料推断,不准确的是()
A.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已经明显转变 |
B.经济结构的变动影响女权思想兴起 |
C.经济独立应是女子自由幸福的基础 |
D.西方思想冲击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 |
有学者指出:“关于事实评价,有证据辨其真伪即可。然而对于价值评价却和当前人的价值取向及人们的需要有关。”下列评价最符合作者价值取向和需要的是()
A.马克思:“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
B.麦克·哈特:马丁·路德“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导致新教的产生。” |
C.严复: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发展“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
D.杨凤城:新中国“大体上到1956年前后文化转型初步告成。” |
百度对“近代化”词条的解释为: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理性化。下列主张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是()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坎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⑤ |
在洋务运动中教育领域呈现出一番新景象(下表)。对此番新景象评价正确的是()
外国语学校 |
工业技术学校 |
近代军事学校 |
科举制度 |
留学生 |
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广州同文馆、新疆俄文馆等 |
福州船政学堂、上海机器学堂、江南制造局附设操炮学堂、工艺学堂 |
天津水师学堂、广东黄埔鱼雷学堂、天津军医学堂、直隶武备学堂等 |
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 (李鸿章) |
入外国学堂一年,胜于中国学堂三年。(张之洞) |
①传播西方科学知识、培养实用型人才
②加速了旧教育体制解体
③奉行“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构架
④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诞生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魏源撰写《海国图志》时引用德国传教士在华创办的中文报刊的材料多达26处,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曾担任过教会报刊的主笔,郑观应则经常在教会报刊上发表时论文章。由此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传教士对中国的近代化转型发挥过促进作用 |
B.传教士是外国文化侵略的重要工具 |
C.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传教士主导 |
D.中国近代的思想家都受过外国传教士的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