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3年1月22日上海县令发出晓谕,通知各制鞋店不得在鞋上用文字标写店号,同年12 月3日两江总督李宗羲通知各纸坊铺“不准于草纸等项纸边加盖记号戳记,更不许将废书旧账改造还魂纸。”材料反映了
| A.官员劝诫百姓敬惜字纸的良苦用心 |
| B.工商业者具有了商标品牌意识 |
| C.商品意识对传统伦理意识的挑战 |
| D.工业化推动了社会风尚的变革 |
帝王的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下列各项中属于年号的是
| A.秦始皇 | B.汉武帝 | C.唐太宗 | D.清宣统 |
下图是中国古代君臣议事情景演变图,它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朝臣对君王日益尊敬 | B.皇帝与官员矛盾激化 |
| C.君主专制的强化 | D.中央集权加强 |
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
| 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
| 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 |
| 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
在西周时期,周天子与诸侯之间具有多重关系,对这些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天子与诸侯属于君臣关系 |
| B.比较强调血缘关系 |
| C.天子与诸侯之间都是父子关系 |
| D.在天子与诸侯之间,天子是大宗,诸侯是小宗 |
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可见郡县制的出现()
| A.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 B.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
| 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 | D.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