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
A.1,2─二甲基戊烷 | B.2─乙基戊烷 |
C.3,4─二甲基戊烷 | D.3─甲基己烷 |
向浓盐酸中加入浓H2SO4时,会有白雾生成,不属于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A.浓盐酸具有还原性 |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
C.浓H2SO4具有吸水性 | D.气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
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于1996年在粒子加速器中首次成功合成了第112号元素的一个原子其质量数为277。2010年2月19日,为纪念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将112号元素的元素符号定为“Cn” ,汉语名为“鎶”。关于该新元素的下列叙述不正确是()
A.277Cn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65,核外电子数为112 |
B.277Cn原子质量与12C原子质量之比为277:12 |
C.Cn元素为金属元素 |
D.Cn元素为主族元素 |
25℃时,向AgCl的白色悬浊液中依次加入等浓度的KI溶液和Na2S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出现黄色沉淀,最后生成黑色沉淀。已知有关物质的颜色和溶度积如下表:
物质 |
AgCl |
AgI |
Ag2S |
颜色 |
白 |
黄 |
黑 |
Ksp(25℃) |
1.8×10-10 |
1.5×10-16 |
1.8×10-50 |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溶度积小的沉淀可以转化为溶度积更小的沉淀 |
B.若先加入Na2S溶液,再加入KI溶液,则无黄色沉淀产生 |
C.25℃时,AgC1固体在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CaCl2溶液中的溶度积相同 |
D.25℃时,AgC1固体在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CaCl2溶液中的c(Ag+)相同 |
对于常温下pH为4的醋酸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的c(H+)为1×10-4 mol·L-1 |
B.该溶液lmL稀释至100mL后,pH等于6 |
C.向该溶液中加入等体积、pH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 |
D.该溶液中醋酸电离出的c(H+)与水电离出的c(H+)的比值为106 |
已知HCN的电离常数K=6.2×10-10。用物质的量都是0.1mol的HCN和NaCN混合后配成1L溶液,经测定溶液呈碱性。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c(CN-)>c(Na+) | B.c(CN-)<c(HCN) |
C.c(HCN)+ c(CN-)=0.2mol·L-1 | D.c(CN-)+ c(OH-)=0.1mol·L-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