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规则是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规则的制定与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30年代的大危机更加助长了本已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各国间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国际贸易进一步趋于萎缩,而这反过来又加深了危机本身。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在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1947年4月,在美国倡导下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摘编自杨起善《关贸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
材料二 关贸总协定从未得到成员国立法机构的批准,它是一个临时性的多边贸易机构,其中也没有建立组织的条款。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协议是永久性的。作为一个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具有良好的法律基础,因其成员已经批准世界贸易组织协议,而且协议本身规定了世界贸易组织如何运作。
——摘编自《人民日报》 1999年12月30日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关贸总协定成立的背景。(10分)
(2)依据材料二,世界贸易组织与关贸总协定相比有何特点?联系所学知识指出二者在宗旨和基本原则方面又有何相同点?
(3)综合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经济规则的制定与完善对世界贸易有何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叉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己。
——《朱子语类》
材料三:军机处能迅速处理各地呈送的各种文书,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l《政治文明历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秦朝是如何治理国家的?唐朝又是如何完善这一制度的?并说出在政治方面这一制度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 依据材料三,回答清朝设置军机处产生的重要影响。(2分)
(3)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2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手书
图1孙中山像和题词图2“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1) 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2) 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 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 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六经》全是孔子所作,《六经》中记载的有关尧、舜的“盛德大业”都是假托古圣先王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变革主张的。
——摘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1905年邓实先生的名文《古学复兴论》:“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七贤也。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嬴秦氏之焚书也。旧宗教之束缚,贵族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
⑴ 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有何共同之处?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
⑵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有为主要的政治主张。材料三中康有为为什么宣传孔子是主张变革的先师?
⑶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图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纪念邮票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非独不能以孔教为国教,定入未来之宪法,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
——摘自陈独秀《再论孔教问题》
材料四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摘自康有为学术著作选《孟子微·中庸注·礼运注》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孔子周游列国的结果,并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
(2)材料二、材料三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各是什么?并分别指出出现这种态度的原因。
(3)材料四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
(4)综上所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历经起伏,请你概括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1:历史上,石油与国际争端密切相关。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要求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改变对以色列的庇护政策,决定利用石油武器教训西方大国。10月1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石油价格,第二天阿拉伯产油国减少石油生产,并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两个月后石油价格提升了3~4倍。西欧和日本为了各自的利益和保证原油,被迫公开谴责以色列的侵略行径,对美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政策采取拒绝合作的态度,纷纷直接同阿拉伯产油国谈判签订石油贸易协定。
材料2:2006年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
材料3:南海的油气资源有多少?目前数据显示,南海有含油气构造200多个,油气田180个。仅在曾母盆地、沙巴盆地、万安盆地的石油总储量就将近200亿吨,是世界上尚待开发的大型油藏之一,其中一半以上的储量分布在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海域。但目前,超过1000口油井被多个东南亚国家勘探和开发,每年开采的石油超过4000万吨。可以预见,未来对南海油气资源的争夺将更趋激烈。材料1中提到“石油与国际争端密切相关”,请结合20世纪的两例史实加以说明。
据材料1、2分析,为什么西欧和日本一改追随美国的政策而与阿拉伯国家合作?
当今世界,能源之争日趋激烈,尤其是被称为“工业血液”的石油资源。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南海油气资源争夺问题解决途径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