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在将两个孙子的教育托付于弟子后,在信中叮嘱弟子严督二孙“只可着力学做好人,是自家本分事。平时所望于儿孙者不过如此,初不曾说要入太学,取科第也。”王守仁也曾将读书作文称为“枝叶事”,立志才是“植根事”。由此可知宋明理学家
A.强调人的修养为首位 |
B.明确反对科举制度 |
C.强调“发明本心” |
D.强调“天理”的决定作用 |
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会议性质的是
①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②对德国的军备实行严格控制
③阿尔萨斯和洛林归于法国④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英法这两个昔日战场上并肩作战的盟友却在巴黎和会上怒目相对,甚至以退出和会相要挟,两国矛盾的焦点是
A.远东与太平洋利益之争 | B.国联的组织方式和控制权之争 |
C.海军军备及其比例之争 | D.欧洲的大陆均势与霸权之争 |
法国总统在凡尔赛宫的巴黎和会开幕式上说:“48年前的今天,德意志帝国就出生在这个大厅里。由于他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这表明法国参加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在于
A.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 B.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 |
C.索取更多的战争赔款 | D.尽可能地削弱德国 |
列宁说:“你们说,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就需要文明。好极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在俄国为这种文明创造前提,如驱逐地主,驱逐俄国资本家,然后开始走向社会主义呢?”苏维埃俄国为此实施过的措施有
①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②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等级制度③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④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内容有“海洋上航行有绝对自由”,“取消一切经济障碍和确立贸易条件平等“成立一个一般性的各国联合组织”。其最终目的是
A.争当海上霸主 | B.争夺贸易霸权 | C.建立国际联盟 | D.攫取世界霸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