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某时段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0≤H0<H1<H2<90°,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地可能位于北温带和北寒带 B.该时段直射点可能两次过赤道
C.该地该时段白昼先变短后变长 D.该地该时段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0年,中国的农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的比重为30%-37%。相比之下,发达国家通常只有3-5%的农业就业占比,中国未来十年仍有大量的劳动力转移至非农部门。下图为我国城镇化与非农就业部门占就业人数中的比重预测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分析材料可知

A.非农就业人数比重与城市化呈正比例
B.我国新增非农就业人口短期内将枯竭
C.城市迁往乡村是未来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D.非农就业人口比重与城市化率的比值下降

当前我国政府全面放开二胎对未来非农就业的影响是

A.总人数短期内迅速增加
B.占就业人数比重短期内下降
C.长期改变非农就业的结构
D.长期有利于非农就业人口的供给

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导致非农劳动力供给出现下降,我国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①提高退休年龄②吸纳国际移民③增加劳动参与率(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④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⑤鼓励青少年就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精细农业”也叫“精准农业”,它不同于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根据作物生长、土壤肥力、水肥供应的状况和环境、气候等影响因素的时空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进行农田作业和优化管理。下图为精准农业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精准农业”和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分别反映的主要农业投入要素是

A.科技土地 B.科技劳动力
C.机械劳动力 D.化肥有机肥

制约我国“精准农业”推广使用的因素最主要是

A.农业生产规模小 B.投资回报率低
C.劳动力素质低 D.科学技术落后

我国某地区的植被多呈斑块分布的特征。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该地区结皮斑块产生的径流、侵蚀产物、有机质、氮及溶解养分中均大量被位于下坡向的灌丛斑块截获。下图为该地区植被呈斑块状分布的山坡。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形成a处堆积物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A.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 D.风化作用

b处植被的作用主要是

A.增加湿度和径流 B.减小风速和沙尘
C.阻止冰川和固沙 D.拦截径流和泥沙

从植被分布的格局看,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干旱半干旱地区 B.沿海地区
C.湿润地区 D.热带地区

下图是20世纪不同年代洪泽湖水位——面积——容积关系曲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0世纪90年代洪泽湖容积是50亿立方米时湖泊的面积约为

A.1500平方千米 B.1800平方千米
C.2000平方千米 D.2500平方千米

据图分析可知

A.湖泊面积缩小容积增大
B.湖泊面积增大容积缩小
C.50年代到70年代湖泊浅水区减少为主
D.70年代到90年代湖泊深水区减少为主

导致图中不同年代水位——面积——容积曲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养殖②泥沙淤积③气候变暖④围湖造田⑤引水灌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⑤

气温距平是指某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下图是亚欧大陆部分地区某月气温等距平线图(单位:℃)。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示月份最有可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图中E地数值范围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A.-4℃~8℃地处沿海
B.-8℃~-12℃深居内陆
C.-4℃~0℃地势低平
D.-8℃~-12℃西风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