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a为某国家部分领土示意图;图b是甲河中上游某测站的径流量分配图。

材料二: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山谷的挡水体统称为堰塞体。图示山区有众多堰塞湖分布,近几年来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地质灾害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堰塞湖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消失。图c为堰塞湖示意图。
(1)与40°S南侧相比,描述北侧聚落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评价甲河中上游水能开发的不利自然条件,并说明理由。
(3)推断图示山区中堰塞湖迅速消失可能的具体自然原因。(答两点即可,但不能仅仅只简单写“气候变化”、 “地质灾害”)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上图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下图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
(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
(4)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主要体现在
(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苏南地区苏中地区苏北地区
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
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

图是我国30°N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剖面线上,东、西部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异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2)剖面线上,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相比,年太阳总辐射量较低的是,原因有
(3)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发展该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
(4)你认为拉萨河谷地种植水稻是否可行?,理由是

我国干旱区某区域近30多年胡杨大量死亡,沙化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加强。图显示该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及地下水埋深的变化。

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此类地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措施。

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湖底比东侧大堤外的平原高出数米,被称为"悬湖"。历史上,洪泽湖上游的淮河流域多次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图示意洪泽湖及其相关水系的分布。

分析洪泽湖成为"悬湖"的原因及其与上游流域洪涝灾害的关系。

图示意著名旅游目的地。

分析该地游客数量最多,季节构成较均衡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