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
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 ②东海出现黄海的鱼种
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发芽 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 A.③④ | B.①② |
| C.①③ | D.②④ |
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区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 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
③青藏高原滑坡、泥石流增多 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
| A.①④ | B.②③ |
| C.③④ | D.①② |
读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下面小题。
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判断正确的是( )
| A.①—a,②—b,③—c |
| B.①—b,②—a,③—c |
| C.①—c,②—b,③—a |
| D.①—c,②—a,③—b |
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
| A.侵蚀、搬运、沉积 |
| B.侵蚀、沉积、搬运 |
| C.沉积、搬运、侵蚀 |
| D.搬运、沉积、侵蚀 |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中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
| A.背斜 | B.褶皱 |
| C.向斜 | D.断层 |
若该地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哪处开采最合适( )
| A.甲 | B.乙 |
| C.丙 | D.丁 |
若该地打算修一条穿越南北向的隧道,最合适的地区是( )
| A.甲 | B.乙 |
| C.丙 | D.丁 |
图为“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东北部简图”,读图回答题。
为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两地均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 A.石油化学工业 | B.钢铁工业 |
| C.机械工业 | D.有色冶金工业 |
两工业地域工业集聚的主要原因是
| A.共用基础设施,缓解交通压力 | B.接近原料燃料基地,节省运输成本 |
| C.利于集中治污,提高环境容量 | D.便于生产协作,提高生产效率 |
林线是指高纬度或高山地区,由于低温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山地林线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降水,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温度10℃的等值线相吻合。表是我国境内不同区域山地林线的分布位置。完成题。
| 山地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
| 地理位置 |
纬度 |
30°N |
38°N |
47°N |
41°N |
25°N |
28°N |
| 经度 |
90°E |
90°E |
90°E |
125°E |
118°E |
106°E |
|
| 林线位置 |
海拔高度(米) |
4300 |
3400 |
2400 |
2300 |
3400 |
3600 |
我国境内山地林线海拔高度分布规律是
| A.自南向北递增 | B.自西向东递减 |
| C.自南向北递减 | D.自西向东递增 |
我国境内不同地区山地林线海拔高度及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A.江南丘陵林线高——下垫面热量充足 |
| B.青藏高原林线高——距下垫面热源近 |
| C.东北山地林线低——迎风坡降水丰富 |
| D.西北山地林线低——降水少光照充足 |
读朝鲜半岛位置示意图,回答题。
关于朝鲜半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水稻种植业 |
| B.深受海洋影响,气候温和湿润 |
| C.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 |
| D.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
我国环渤海地区优先承接韩国转移的部分产业,主要目的是
| A.积极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
| B.便于促进区域经济联系 |
| C.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劳动力资源优势 |
| D.改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