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我们就能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不仅为国家发展助力,更为民族进步铸魂。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做好文化工作,必须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并融入文化建设全过程。
材料二: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有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企业应积极发挥作用,坚持诚信经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做到利义兼顾。
(1)根据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的理解。
(2)联系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企业应利义兼顾的认识。
当前,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等问题突出,亟须实现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深度融合,促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元素,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材料是如何体现“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
据测算,我国老年人口2025 年将突破3亿,2033年将突破4亿,老龄化已经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给老龄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挑战,并且老年人权益保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在法律制度上进一步完善。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老龄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积累了丰畜的经验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总结实践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对1996年制定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作了全面修改,2013年7月l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简称新老法)正式施行。
根据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我国修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过程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强烈期盼改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从社会管理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待解决的课题。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需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近年来,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握并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对象国资源,充分考虑其文化传统、消费习惯、审美标准,推出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
材料一: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战略不仅对提升世界经济发展繁荣与和平进步具有深远意义,也有利于推动中国自身发展。如:可使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领域的合作更加密切。可以向许多国家提供技术和设备,输出我国价廉物美产能巨大的日常用品。可将政策重心放在中西部地区,增强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动力和对人才的吸引力……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材料二:“一带一路”构想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它体现了对古丝绸之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2000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丝绸之路精神,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在今天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我们应如何对待异国文化和本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