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反映了美国两党政治的实质,下列四个选项的言论与漫画的主旨吻合的是
A.如果非同一个政党一起就不能进天堂,我宁愿永不进天堂 |
B.政府的最危险的敌人 |
C.两党只是同一个钱币的正反两面 |
D.在一个共和党选区,我是民主党人;在一个民主党选区,我是共和党人;在一个不确定的选区,我是一个确定的人…… |
19世纪最后3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社会立法的方式对社会领域进行调整,英国1874年颁布法律禁止10岁以下儿童在纺织厂工作,1878年的整顿法案确立了工厂卫生的监察制度等;德国1890年出台了“青工保护法”等。这反映了主要资本国家()
A.社会危机的空前严重 | B.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 |
C.工人运动推动社会立法 | D.已过渡到国家垄断阶段 |
“1912年史量才接办了《申报》,实行西方管理模式,并从美国购进新式印刷机投入生产。1920年,他被推选为世界报业大会副会长,多次与欧美报业进行交流。之后他又在《申报》增设文艺、儿童等栏目。九一八事变后,他在《申报》发表文章力挺抗日活动。”以下用不同史观解读该材料,不准确的是()
A.从文明史观看,史量才在《申报》力挺抗日活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 |
B.从社会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丰富了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
C.从全球史观看,史量才担任报业大会副会长推动了世界报业交流 |
D.从现代化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实行机器印刷、企业化管理 |
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主要出现于沿海城市,极少出现于内地农村。即使是城市,也是变与不变并存,新与旧杂糅……如果只说“黄土地沉沦”,或者只说“蓝色文明”都有失偏颇。这一现象客观反映出( )
A.近代政治运动的发展 | B.民众社会生活的改善 |
C.自然经济的完全解体 | D.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
邓小平在1984年的一次讲话中说:“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这一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下列改革举措直接受惠于此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
C.浦东开发开放 | D.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下表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时间 |
1937.8—1938.2 |
1938.7—1938.10 |
1938.12—1940.7 |
迁移方向 |
上海→武汉 |
武汉→宜昌 |
宜昌→川渝等地 |
内迁企业数量 |
121家 |
304家 |
448家 |
A.企业内迁与战局发展直接相关
B.民族工业在炮火洗礼中迅速发展壮大
C.西南地区是中国抗战时期的大后方
D.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因此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