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两国是交战双方的主要成员,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德国首先向法国宣战,其后法国也对德国宣战。请思考,在宣战之前,双方政府要经过哪些程序

A.德国——首相经过议会同意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
B.德国——议会直接宣战;法国——议会直接宣战
C.德国——皇帝直接宣战;法国——总统提出法案,国防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总统宣战
D.德国——皇帝提出法案,议会同意后皇帝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法国的沦陷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布尔塞维克》是1927年10月创刊(1932年7月停刊),由瞿秋白在国统区主编的第一份秘密机关报。它宣传的内容可能有
①抨击国民党叛变革命、屠杀人民的罪行
②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③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的理论
④公布共产国际的重要决议与指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中国的报纸对革命进程一直非常关注。但最初多持“乱事”、“乱党”等否定立场,但1918年5月后却又逐渐转变为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等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导致中国报纸立场变化因素包括
①孙中山“三大政策”的确立
②国人对十月革命认识的深入
③早期共产主义者的贡献
④国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反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孙中山是一位奇特的人物,他并不是上流社会的文人。他13岁来到美国投靠哥哥在一所教会寄宿学校读完了中学。之后,他曾获得医学学位。总之,他受的教育是很好的,他完全可以凭着这点获得地位和财富;但他却同穷人在一起,总是为穷人的福利牵肠挂肚。这些经历

A.为他将来提倡的民生主义奠基
B.增加了他反对清政府的决心与勇气
C.注定了他要学习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模式
D.为国民革命运动埋下伏笔

春秋时期,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周王准备以上卿之礼赏赐管仲,管仲推辞说:“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这反映了

A.贵族政治渐趋瓦解 B.周朝统治基础有所扩大
C.分封制度逐渐恢复 D.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魏晋时期势力极盛的门阀士族在文化上崇尚玄学。他们有的主张自然是本,名教(儒学)是末;有的更是猛烈地批判名教礼法。出现这一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思想格局的重大变化 B.受早期民主思想的影响
C.社会精神信仰的全面缺失 D.集权政治的控制力减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