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前,欧洲主流观念极力在中国与欧洲间寻找相似性;18世纪时开始建立起“中国是欧洲的对立面”的认识,这个观念一直统率着欧洲人的中国观;一战后,有个别学者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
A.中西文明在碰接中逐渐融合 |
B.欧洲始终非常敬仰中华文明 |
C.欧洲对华认知停留在启蒙时期 |
D.欧洲对华评价取决于其现实需求 |
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能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 B.否定基督教 |
C.宣扬《圣经》精神 | D.否定教皇地位 |
下面是《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一段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昂染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请问,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③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进步的结果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 B.与美国进行核军备竞赛的结果 |
C.东欧剧变的影响 | D.长期战争的破坏 |
有一位大学老师说:在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爆发于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总统实施的“新政”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于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不可回避的要研究这段历史。他这么说的理由主要是
A.罗斯福新政帮助了人们重建家园 |
B.新政使美国经济不再发生危机 |
C.新政使美国经济立刻恢复并走向长期繁荣 |
D.新政证明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是有效的 |
某校高二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针对“江苏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这一课题,主要搜集到以下三位著名企业家的事迹,他们的共同之处是
①认同实业救国②创建民族企业
③大力投资重工业④促进了江苏经济发展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