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 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A.甲午战争爆发 | B.中华民国建立 |
C.抗日战争爆发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下列不属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是
A.认识来源于客观世界 | B.世界的存在与人的感觉无关 |
C.物质受形式的支配 | D.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 |
有一次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更好些?”孔子说:“子张有些过头,而子夏显得不及。”子贡说:“那么,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犹不及。”这表明孔子主张
A.无为而治 | B.中庸 |
C.轻徭薄赋 | D.有教无类 |
下列思想中属于孔子倡导的思想道德准则范畴的是
A.“法不阿贵” |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C.“兼爱”、“非攻” |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葸Xi:畏缩),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尖刻伤人)”对这段话不正确的理解是
A.要用礼来加以节制,加以中和,这样人们才言行合度,符合社会规范 |
B.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的思想基本一致 |
C.“不学礼,无以立”,认为礼是个人修养的落脚点 |
D.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 |
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
A.启发诱导 | B.循序渐进 | C.因材施教 | D.有教无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