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1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 |
B.图1所示细胞处于图3中BC段;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 |
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4中d所示的情况 |
D.图4中a可对应图3中的BC段;图4中c对应图3中的AB段 |
下图为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的限制因素图解,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影响植物固定太阳能的因素只有光、水、CO2、矿质营养 |
B.在晴朗的夏天,CO2浓度往往成为植物固定太阳能的限制因素 |
C.通过取食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净生产量的10%~20% |
D.图中的“营养”是指落叶和枯枝中能被植物再利用的有机营养 |
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
A.努力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多级利用 |
B.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
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 |
D.食物链延长,消耗能量环节增多,系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 |
在一个农田里最好使能量流向农作物,农民除草就是调整[]
A.作物和杂草间的关系 |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 D.水和肥料的使用效率 |
下列分别是草原生态系统中人的食物结构示意图(图甲)和草原物种数与样方面积关系图(图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热带草原常出现成群的黄羊发生季节性大迁徒,决定这种现象的生物因素主要是食物 |
B.在图甲中,如该地区人的膳食结构为:70%植物、20%草食动物、10%肉食动物,若能量传递率为10~20%,则人获得能量至少占生产者所固定的总能量的1/127 |
C.图乙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物种数迅速增多,并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所以在确定样方面积时,应取S2为宜 |
D.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草本植物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依图乙,该植物的种群密度为(n1+n2+n3)/3S0株/m2 |
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