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制备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消毒、倒平板 |
B.分离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要以纤维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碳源 |
C.配置培养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时都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 |
D.在无氮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用来鉴定尿素分解菌 |
已知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Cl-内流,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递质前、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递方向的图示是()
右图是雌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情况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由图可知雌激素相应的受体在细胞内 |
B.雌激素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
C.该“激素—受体”复合体能直接影响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
D.雌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形成“激素—受体”复合体,穿过两层膜并作用于核内DNA |
某种开花植物细胞中,基因P(p)和基因R(r)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将纯合的紫花植珠(基因型为PPrr)与纯合的红花植株(基因型为ppRR)杂交,F1全开紫花,自交后代F2中紫花:红花:白花=12:3:1。则F2中表现型为紫花的植株基因型有()
A.9种 | B.12种 | C.6种 | D.4种 |
家蚕为ZW型性别决定,人类为XY性别决定,则遗传的隐性致死基因(伴Z或伴X染色体)对于性别比例的影响如何()
A.家蚕中雄、雌性别比例上升,人类中男、女性别比例上升 |
B.家蚕中雄、雌性别比例上升,人类中男、女性别比例下降 |
C.家蚕中雄、雌性别比例下降,人类中男、女性别比例下降 |
D.家蚕中雄、雌性别比例下降,人类中男、女性别比例上升 |
5一溴尿嘧啶(Bu)是胸腺嘧啶(T)的结构类似物。在含有Bu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得到少数突变体大肠杆菌,突变型大肠杆菌中的碱基数目不变,但(A+T)/(C+G)的碱基比例略小于原大肠杆菌,这表明Bu诱发突变的机制是()
A.阻止碱基正常配对 | B.断裂DNA链中糖与磷酸基 |
C.诱发DNA链发生碱基种类替换 | D.诱发DNA链发生碱基序列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