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中,依据实验操作及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操 作 |
现 象 |
结 论 |
A |
取久置的Na2O2粉末,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盐酸 |
产生无色气体 |
Na2O2没有变质 |
B |
将一片铝箔置于酒精灯外焰上灼烧 |
铝箔熔化 但不滴落 |
铝箔表面有致密Al2O3薄膜,且Al2O3熔点高于Al |
C |
无色溶液中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 |
下层溶液显紫色 |
原溶液中有I- |
D |
向溶液X中加入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无色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生成白色沉淀 |
溶液X中一定含有CO32-或HCO3- |
为了配制CH3COO-与Na+离子物质的量浓度值比为1:1的溶液,可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
A.适量的盐酸 | B.适量的NaOH固体 |
C.适量的KOH 固体 | D.适量的NaCl固体 |
对于任何一个平衡体系,采用以下措施,一定会平衡移动的是
A.加入一种反应物 | B.升高温度 |
C.对平衡体系增加压强 | D.使用催化剂 |
把镁条投入到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H2的速率可
由如图表示,在下列因素中,①盐酸的浓度,②镁条的表面积,③溶液的温度,④氯离子的浓度,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A.①④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 |
下列离子反应方程书写正确的是
A.H2O + H2O ![]() |
B.CO32—+ 2H2O![]() |
C.Ca(OH)2 + 2H+![]() |
D.Al3++3H2O == Al(OH)3↓+ 3H+ |
在常温下,将等体积的盐酸和氨水混和后,所得溶液的pH=7,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 |
B.所得溶液中c(NH4+)=c(Cl—) |
C.所得溶液中c(NH4+)+c(H+)=c(Cl—) |
D.所得溶液中c(NH4+)+c(NH3·H2O)=c(C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