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组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来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其实验思路如下:接好电路后,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A、B、C三处,测出第一组数据.为防止个别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来重复实验,并完成第二次和第三次测量.
方法一:改变电源电压;方法二:更换其中一条支路中的灯泡(规格不同)
(1)实验时,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两灯都亮.但由于连线较乱,一时无法确定两灯是串联还是并联,小明灵机一动,随意拆下一根导线,发现两灯都熄灭,因此他认定两灯是串联的,小明的结论是 的(“可靠”或“不可靠”),理由是 .
(2)如图(2)是某同学连接的并联电路的局部图,某次实验中,测量完干路C处电流之后,某同学想测量通过L1的电流,为接入电流表,a、b、c、d四个接点中,最方便的导线拆接点是 点,同时注意,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 .
(3)该同学表格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
(4)若“试触”时出现图(3)中的实验现象,说明:
(5)表格补充完整后,对数据分析可知,后面两次实验是采用方法 (选填“一”或“二”)进行实验的;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 .
某同学想测得一种不明液体的比热容
(1)该同学准备了图中所示的实验器材和一块秒表、两支玻璃棒、要完成此实验,他还需要添加的测量器材是 ;
器材完备后,该同学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待测不明液体同时加热,每隔5min记录一次水和该液体的温度,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
(2)该实验用到了一种常用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为 法;
(3)设待测液体的比热容为C液,则C液= ;
(4)查比热表可知这种液体可能是 .
小华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圆柱体物块,当圆柱体物块下表面与水面相平时开始缓慢下降,直到与烧杯底接触为止,如图甲所示:
(1)根据(a)图可知,圆柱体物块的质量m= kg;
(2)分析(a)(c)两图可知,圆柱体物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F浮= N;
(3)分析 两图可得出,浸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4)比较(c)(d)两图可得出:当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不随 改变;
(5)小华完成图甲所示的实验后,把水换成另一种液体重复上述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图乙所示的弹簧测力计拉力F随物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象,那么物体浸没在这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 N,这表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还跟 有关;
(6)综合分析上述实验可知,圆柱体物块的密度是 kg/m3,所用的另一种液体的密度是 kg/m3.
某同学在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
a.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这时发现杠杆左端高、右端低,则应该把杠杆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
b.把钩码挂在杠杆的两边,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使杠杆恢复平衡,记下两边的钩码的重,读出两边的力臂,获得一组实验数据;
c.改变力和力臂数值,再做两次实验;
d.算出各次实验的动力乘以动力臂和阻力乘以阻力臂的数值,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请将步骤a补充完整;
(2)进行步骤a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直接从杠杆上读出 的大小;
(3)步骤d得出的实验结论应该是 ;
(4)图甲的杠杆已调至水平平衡,在A点挂了两个相同钩码,则应在B点挂 个相同的钩码,才能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
(5)上述实验步骤c的目的是为了 ;(只填代码)
| A.减小摩擦对实验的影响 | B.使每组数据更准确 |
|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 D.获取多组数据,寻找普遍规律 |
(6)图乙所示,把弹簧测力计挂钩固定在C点,要使杠杆水平平衡,弹簧测力计向右上方拉(拉环固定在支架上)比竖直向上拉示数要 (选填“大”或“小”).
小明学习了动能和相关知识后,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他设计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C三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度分别为hA、hB、hC的位置滚下(mA=mB<mC,hA=hC>h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物理探究方法,对以下问题进行解答:
①用来研究超速安全隐患时,需要让两个小球的质量相同,实验时应选择 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
②用来研究超载安全隐患时,需要让两个小球的 相同,实验时应选择甲、丙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
③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在物理学中叫做 法.
如图所示,小雨同学用U型管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
(1)实验前先检查U型管压强计左右两液柱是否 ,然后用手轻轻按压橡皮膜,如果两液柱没有出现高度差,说明U型管压强计存在 问题.
(2)实验1可以探究 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 的关系.
(3)综合实验1和实验2的结果,可以初步得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