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务工的曹昌宝说,我来京已十年,出门会注意衣着整洁,举止文雅。曹昌宝的言行不仅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自然反映,更是对城市产生融人感的生动诠释。这反映曹吕宝是一个( )
A.追求表面荣耀、虚荣的人 |
B.有知耻心、自负自傲的人 |
C.不容别人歧视、侮辱的人 |
D.尊重他人,维护自尊的人 |
下列不符合下边漫画《两次握手》寓意的是( )
A. | 两次"握手",反映了我们社会的进步 |
B. | 民主法治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 |
C. | 政府解决看病贵有利于实现和谐社会 |
D. | 国家解决看病贵问题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
学校举行征文竞赛活动,中学生王梅将在网上找到的一篇文章,稍加修改后拿去参评,获得了一等奖,并得到50元奖励。当得知尼泊尔发生地震后,她将50元奖励和自己的 100 元零花钱捐给了灾区。后来,有人举报王梅获奖文章是抄袭的。学校查实后,取消了王梅的一等奖。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 | 王梅得到的50元奖励是合法财产 |
B. | 学校侵犯了王梅的名誉权 |
C. | 王梅捐出150元,行使了财产的处分权 |
D. | 王梅侵犯了他人的智力成果权 |
中学生张某手机丢了,他怀疑是同学李某在他们上体育课时偷走的。放学路上,张某和两个朋友拦住李某,对其强行搜身。之后,为逼李某承认,对其进行殴打,致使其受伤入院。对此事件认识正确的是( )
①李某针对不法侵害,应寻找机会,以牙还牙
②张某及其朋友对李某非法搜身,侵犯了李某的人身自由权
③张某及其朋友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④张某及其朋友殴打李某致其受伤人院,是对他人生命健康权的侵犯
A. | ①②③ | B. | ①②④ | C. | ②③④ | D. | ①③④ |
"儿童必须受教育,困难再大也继续;大小商店营业员,不卖儿童酒和烟;儿童不论大与小,继承权益不能少;大坑小沟和池塘,高度重视要预防"。由此,可以看出( )
A. | 受教育是儿童的义务不是权利 |
B. | 继承权是儿童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
C. | 不卖给儿童酒和烟是对儿童实施了司法保护 |
D. | 儿童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应完全由社会来保护 |
对下边漫画《如此补课》理解有误的是( )
A. | 漫画中的补课行为不利于社会稳定 |
B. | 漫画中所收补课费是劳动所得,是公平的 |
C. | 补课行为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
D. | 教师的行为违背国家政策,是非正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