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是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当猫细胞中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X染色体时,只有一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其余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失活成为巴氏小体,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⑴利用显微镜观察巴氏小体可用 染色。巴氏小体能用来区分正常猫的性别,理由是 。
⑵显微镜下观察到某雌猫体细胞的细胞核中有2个巴氏小体,该雌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上的基因由于 过程受阻而不能表达。
⑶控制猫毛皮颜色的基因A(橙色)、a(黑色)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型为XAY的猫毛皮颜色是 。现观察到一只橙黑相间的雄猫体细胞核中有一个巴氏小体,则该雄猫的基因型为 ;若该雄猫的亲本基因型为XaXa和XAY,则产生该猫是由于其 (填“父方”或“母方”)形成了异常的生殖细胞,导致出现这种异常生殖细胞的原因是 。
质粒能成功转入植韧细胞,并将质粒上的一部分外源DNA整合到植物的DNA中。下图表示利用质粒进行转化获得抗除草剂大豆的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④过程应用的主要生物技术是,该技术的理论依据是。关键步骤是利用含有一定营养和激素的培养基诱导植物细胞进行________和_________。
(2)过程②需要通过使质粒与目的基因切口黏合。
(3)组建理想的载体需要对天然的质粒进行改造。下图是天然土壤农杆菌Ti质粒结构示意图(示部分基因及部分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位点),据图分析:
若用限制酶I分别切割改造过的理想质粒和带有抗除草剂基因的DNA分子,并构成重组Ti质粒。分别以含四环素和卡那霉素的培养基培养已成功导入抗虫基因的水稻胚细胞,观察到的细胞生长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限制酶Ⅱ切割DNA分子后形成的粘性末端为序列,则该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是
人类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患者家系的系谱图如图甲。已知某种方法能够使正常基因A显示一个条带,白化基因a则显示为不同的另一个条带。用该方法对上述家系中的每个个体进行分析,条带的有无及其位置标示为图乙。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条带1代表基因。
(2)已知系谱图和图乙的实验结果都是正确的,根据遗传定律分析图甲和图乙,发现该家系中有一个体的条带表现与其父母不符,该个体与其父母的编号分别是、、和。
(3)仅根据图乙的个体基因型的信息,若不考虑突变因素,则个体9与一个家系外的白化病患者结婚,生出一个白化病子女的概率为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是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中5个细胞是某种生物不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是(填标号);
(2)若图1所示细胞为癌变细胞,往往容易扩散转移,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_减少所致;若图1是人皮肤生发层的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类似于图2中(写全)时期所示的分裂现象,其中DNA和染色体之比为2∶1的是。(填字母)
(3)图2中的B属于期;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填字母)。
(4)图2中的D细胞的名称是,其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是。
农业科技工作者在烟草中找到了一抗病基因,现拟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该基因转入棉花,培育抗病棉花品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获得该抗病基因,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为了能把该抗病基因转入到棉花细胞中,常用的载体是________。
(2)要使载体与该抗病基因连接,首先应使用________进行切割。假如载体被切割后,得到的分子末端序列为,则能与该载体连接的抗病基因分子末端是( )
(3)切割完成后,采用____酶将载体与该抗病基因连接,连接后得到的DNA分子称为________。
(4)再将连接得到的DNA分子导入农杆菌,然后用该农杆菌去________棉花细胞,利用植物细胞具有的________性进行组织培养,从培养出的植株中________出抗病的棉花。
(5)该抗病基因在棉花细胞中表达的产物是( )
A.淀粉 | B.脂类 | C.蛋白质 | D.核酸 |
(6)转基因棉花获得的________是由该表达产物来体现的。
(7)被誉为第二代基因工程的__________工程,已经向人们展示诱人的前景。它的基本途径是: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 →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________________。
研究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对于人们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有着积极的意义。请回答:
(1)下面是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流程,请补全所缺内容:
土壤取样→①→梯度稀释→②→③。
纤维素粉 |
5 g |
NaN03 |
1 g |
Na2HP04·7H 20 |
1.2 g |
KH2P04 |
0.9 g |
MgS04·7H20 |
0.5 g |
KCl |
0.5 g |
酵母膏 |
0.5 g |
水解酪素 |
0.5 g |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 mL |
(2)右边的培养基配方是①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该配方是液体培养基还是固体培养基?。该培养基是对纤维素分解菌怎样进行选择?
。
过程①的目的是
。
(3)过程②用到的培养基中加入了一种染料是。
(4)如何证明过程②用到的培养基没有被杂菌污染?
。
(5)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纤维素分解菌能分泌并最终把纤维素分解成。
(6)在用平板计数法对分离的纤维素分解菌数目统计时,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这是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