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下面四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取水,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全长1 241千米建设全立交、全程砌引水渠道,穿越沿线各水系,每年将145亿立方米的水送到华北平原和黄淮地区,最后到达天津、北京。
材料三 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于2007年10月11日启动。根据该工程的总体安排,2010年将在库区及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的25个县实施水土保持工程。
材料四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共经过哪几个省级行政单位(简称)?与东线相比,中线方案建设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2)当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的三个省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除陕西省外,另外两个是指( )
A.湖北、河南 | B.河北、北京 | C.河南、河北 | D.湖北、安徽 |
(3)试分析中线方案的实施,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有哪些积极影响?
(4)结合材料四,分析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
(5)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还必须同时采取哪些措施?
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
(1)分别归纳图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
材料二
某大型农场生产用地随海拔高度分布示意图(图1)和该农场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图2)
图1 图2
(2)简要评价该农场的生产经营优点。
图1为南亚部分地区图,图2为东南海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据图2等深线判断,甲地海底地形类型是,其成因是。据图1、图2,比较E,F两钢铁企业不同的最优区位条件,E是,F是。
(2)当图10中的河流处于枯水期时,请画出此季节图示半岛的主导风向(用带箭头线划,画在答题卡的方框内)。
(3)图3是图1所示半岛中部东西向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1、图3,简述该半岛的地形特征。
图3
(4)图1中M岛人口分布南稠北稀。试分析南部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
(5)图4是东海沿31°N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据图2、图4,填表比较该海域东、西部盐度的差异、季节变化和成因。(表见答题卡)
图4
(6)指出图2中乙岛3月平均气温与9月平均气温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下面是某城市垃圾处理的两种方法,它对资源、经济、环境有不同的影响,按相关关系将图中的代码分别填入各项前的括号内。
①( )电厂内植树种花,和公园融为一体
②()公园规模扩大,景区增加
③()大量资金用于掩埋、征地、工资支出
④()经济收入增加
⑤()增加收入,再投资建电厂、绿化及废物处理
⑥()电厂建筑讲究艺术性,和公园融为一体
⑦()垃圾资源用于发电、回收利用
⑧()环境得到保护
⑨()占用大量土地资源
⑩()环境质量下降
11()造成二次污染,影响环境资源的质量
根据下面表格数据回答问题。
距市中心距离(km) |
各种土地利用的租金(元/m2) |
||
商店 |
住宅 |
工业 |
|
0 |
140 |
84 |
30 |
1 |
100 |
72 |
27 |
2 |
60 |
60 |
24 |
3 |
20 |
48 |
21 |
4 |
0 |
36 |
18 |
5 |
0 |
24 |
15 |
6 |
0 |
12 |
12 |
7 |
0 |
0 |
9 |
8 |
0 |
0 |
6 |
9 |
0 |
0 |
3 |
10 |
0 |
0 |
0 |
(1)该城市住宅区距离在__________千米~__________千米之间,这一地区对__________的吸引力下降。
(2)该城市工业区的范围主要在__________。
(3)画出各种土地利用租金随距离变化的斜线图,并标出中心商务区的范围。
读农业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农业生产条件与特点,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表格中。
甲图 |
乙图 |
|
农业地域类型 |
||
区位条件评价 |
社会经济方面的有利条件: 1 |
自然环境方面的有利条件: 1 2 3 4 |
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
1: 2: |
1: 2: |
(2)下列四幅气候统计图中,表示图甲中a农业区气候的是(填字母),
表示图甲中b农业区气候的是(填字母)。
(3)图乙中c、d两个农业区(带)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