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这个冬季,欧亚地区持续的低温冷冻,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气候专家认为,近两年来的全球极端天气,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交替出现有关,它们都是热带海洋洋流与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沃克环流”是存在于赤道附近低纬地带的大气热力环流,左下图是太平洋正常年份“沃克环流”的垂直大气结构图。
(1)右侧的等水温线图中虚线可表示洋流甲、丙、丁中的 洋流,它的名称是 ,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
(2)图甲所示太平洋热带海区,正常年份东部表层海水温度比西部 (低、高),其原因是 。
(3)正常年份,太平洋热带海区东部和西部海面气压差异是 ,沃克环流的方向为__ __(顺/逆)时针,东部和西部沿岸降水量的差异是 。
(4)甲海区盛行 风;图中低纬地带甲、乙、丙三海区中,最可能出现涌升流的是____海区,原因是 。
(5) 当“沃克环流”减弱或反向时,热带太平洋表层海水东、西部水温异常,即出现所谓“ ”现象。当某些年份出现上述现象时,同时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形有( )(多项选择)
A.澳大利亚东部因干旱频发森林大火 |
B.热带太平洋西部台风次数增加 |
C.赤道逆流有明显增强的现象 |
D.秘鲁渔场捕鱼量明显增加 |
E.苏门答腊岛降水与往年比明显偏多
F.南美洲西海岸易出现洪涝灾害
下面为我国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排列次序已打乱),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四城市相对应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字母:(共2分)
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
(2)四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城市是,试分析形成气温年较差大的原因:
(3)四城市降水量的月份分配有什么共同特点:,又有什么明显的差异:。
材料一: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淮河流域连降暴雨,降水量比常年多1—4倍,出现自1991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淮河旱灾逐年加剧之势,且旱灾重于水灾。1994年淮河流域出现春旱连伏旱,伏旱接秋旱的长期大旱,全流域受灾农田超过1亿亩,淮河干流断流长达120天。材料二:淮河流域示意图
(1)图中①②所代表的河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据图描述淮河的水系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3年6.7月间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灾,从灾害学意义上讲,淮河地区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其降水具有北方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和南方地区的_________特点。
(3)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旱害频繁的原因
(4)根据河流的补给形式,分析淮河流域“退田还湖”“封山植树”等措施在防洪上的重要作用。
读沿北纬52.5°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注入D海域、运输最繁忙的河流是,该河流流经的国家中,地中海型农业发达的是。
(2)图中剖面线经过的国家中石油产量最大的是(填字母),新兴工业逐步向南发展的是(填字母)。
(3)近年来,C国的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其原因是什么?
(4)图中剖面线经过的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共同特点是什么?
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泥石流分布图
材料二:中国泥石流成因地域差异
区域 |
成因类型 |
特点 |
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区 |
冰川泥石流 |
规模巨大,频繁而猛烈 |
川滇山地 |
降雨泥石流 |
较频繁,与人类活动密切 |
黄土高原 |
暴雨激发的黄土泥石流 |
频率规模强度均不及山区泥石流 |
华北和东北地区 |
暴雨引发的泥石流 |
频率低,但规模大且凶猛 |
(1) 说出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地区。
(2) 分析黄土高原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3) 为了防治川滇山地频发的泥石流,列举人类正确的应对措施。
据中国台网测定,2006年02月26日,10时13分54.0秒 在青海治多与西藏交界处(北纬35.5,东经89.8) 发生5.5级地震。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震发生时正值学生上课、工作人员的上班的时间,他们应如何自救?
(2)此将地震还可能引发哪些灾害?
(3)我国是世界上地质多发的国家之一,请你谈谈如何来进行地质灾害的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