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一带正电的物体位于M处,用绝缘丝线系上带正电的小球,分别挂在P1、P2、P3的位置,可观察到小球在不同位置时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不同。则下面关于此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此实验中是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 |
B.电荷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与两电荷的性质有关 |
C.电荷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与两电荷所带的电量有关 |
D.电荷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与两电荷间的距离有关 |
如图a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置一物体(物体与弹簧不连接),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拉力F与物体位移x的关系如图b所示(g="10" m/s2),则正确的结论是
A.物体与弹簧分离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
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7.5 N/cm |
C.物体的质量为3 kg |
D.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 |
“快乐向前冲”节目中有这样一种项目,选手需要借助悬挂在高处的绳飞跃到鸿沟对面的平台上,如果已知选手的质量为m,选手抓住绳由静止开始摆动,此时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绳的悬挂点O距平台的竖直高度为H,绳长为l,不考虑空气阻力和绳的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选手摆到最低点时处于失重状态 |
B.选手摆到最低点时所受绳子的拉力为(3-2cosα)mg |
C.选手摆到最低点时所受绳子的拉力大小大于选手对绳子的拉力大小 |
D.选手摆到最低点的运动过程中,其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加速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匀加速运动 |
如图所示,小球从A点以初速度v0沿粗糙斜面向上运动,到达最高点B后返回A,C为AB的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从A出发到返回A的过程中,位移为零,外力做功为零 |
B.小球从A到C与从C到B的过程,减少的动能相等 |
C.小球从A到C与从C到B的过程,速度的变化率相等 |
D.![]() |
磕头虫是一种不用足跳但又善于跳高的小甲虫.当它腹朝天、背朝地躺在地面时,将头用力向后仰,拱起体背,在身下形成一个三角形空区,然后猛然收缩体内背纵肌,使重心迅速向下加速,背部猛烈撞击地面,地面反作用力便将其弹向空中.弹射录像显示,磕头虫拱背后重心向下加速(视为匀加速)的距离大约为0.8 mm,弹射最大高度为24 cm.而人原地起跳方式是,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向上加速,假想加速度与磕头虫加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如果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重心上升高度为0.5 m,那么人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可达(空气阻力不计,设磕头虫撞击地面和弹起的速率相等)
A.150 m | B.75 m | C.15 m | D.7.5 m |
如图所示,三根长度均为l的轻绳分别连接于C、D两点,A、B两端被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2l.现在C点上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重物,为使CD绳保持水平,在D点上可施加力的最小值为
A. mg B. mg
C. mg D.
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