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小强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

(1)如图甲所示,在加热过程中,会看到从烧杯底部逐渐出现一些较大的气泡,有些气泡没有上升到水面就消失了,这些气泡里也含有一些水蒸气,气泡里的水蒸气去哪里了?聪明的小强认为图甲是水            (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现象,由于烧杯中水温不同,气泡里的水蒸气遇冷          所致。
(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加热到第3min时,水开始沸腾,沸腾时,水中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这是一种剧烈的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3)如图丙所示,小强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出了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沸腾前,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当水的温度达到         ℃时开始沸腾,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热.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_______________;
(2)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_________ (填A或B)这一侧观察;
(3)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 的关系;
(4)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
(5)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像;

(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公式)是
(2)实验中需要用的测量工具是
(3)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m/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m/s。

小明同学在研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中,进行了以下活动,请你帮他完成实验记录或归纳实验结论:
(1)小明用手触摸发声的音叉时,感觉到音叉在 ,当他用手握紧音叉时,发声就停止了,这说明了 停止,发声也停止。
(2)小明轻敲桌子的一端,耳朵贴紧桌子的另一端能听到很响亮的声音,这说明了
(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发现声音 ,最后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这说明了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热电偶
把两种不同材料的导线(如铁线和铜线)组 成如图所示的闭合回路,当AB 两端存在温度差时,回路中就会有电流通过,这就是塞贝克效应,这种电路叫热电偶.实验表明:热电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跟相互连接的两种金属丝的材料有关;跟接点A和B间的温度差的大小有关,温度差越大,回路电流越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① 其它条件不变,只将铁丝换成铜丝,电路电流 .② 其它条件不变,只将A 处杯中的冰水混合物换为沸水,电路电流 .③ 其它条件不变,移去酒精灯,将B 放人另一杯冰水混合物中,稳定后,电路电流 (各空格均选填“变大”、“变小”、“不变”、“变为零”)
(2)这样的热电偶实际上是一个电源,它的电能是由 能转化而来.
(3)热电偶电路可以把温度信号换成 信号.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收集了下表中的实验数据.

实验
次数
斜面的倾
斜程度
物块重
力G/N
斜面高
度h/m
拉力
F/N
斜面长
度S/m
机械效
率η
1
较缓
5
0.2
2.4
1
41.7%
2
较陡
5
0.5
3.2
1
78.1%
3
最陡
5
0.7
4.3
1
81.4%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斜面越缓越 (选填“省力”或“费力”).
(2)该小组又进行了第4次实验,他们在斜面上铺上棉布,使斜面变粗糙,保持斜面高和长分别是0.5m和1m,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同一物块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5N,他们测得这种情况下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3)把第4次实验数据与表中数据综合分析可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 有关.
(4)当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时,物块所受的拉力 物块所受的摩擦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