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限制该地农业生产基地发展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是( )
A.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 |
B.干旱缺水和低洼易涝 |
C.水土流失和土壤酸化 |
D.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 |
该地区农业部门拟建水土保持林、果林、耕地、水库大坝,合理的规划方案是( )
A.①地—水库大坝、②地—果林、③地—耕地、④地—水土保持林 |
B.①地—水土保持林、②地—耕地、③地—果林、④地—水库大坝 |
C.①地—果林、②地—耕地、③地—水库大坝、④地—水土保持林 |
D.①地—耕地、②地—水土保持林、③地—水库大坝、④地—果林 |
读我国某地区主要农作物不同层次生产潜力递减柱状图(单位:千克/百平方米),回答19~20题。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和最主要优势条件分别是( )
A.热量、土壤 | B.热量、降水 | C.光照、降水 | D.热量、光照 |
该地区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可能是( )
A.水稻 | B.小麦 | C.大豆 | D.玉米 |
图为M河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回答17~18题。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 )
A.a处 | B.b处 | C.c处 | D.d处 |
该流域最易发生洪水危害的河段是( )
A.a处 | B.b处 | C.c处 | D.d处 |
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发观图示区域有储量丰富的大煤田。结合图示,分析回答14~16题。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发生的变化有( )
①乡驻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型的工矿城市
②经济结构会由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发展为以工矿业为主
③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
④交通状况会有明显的改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
⑤生态环境有可能恶化,植被减少,水源被污染,空气质量下降
A.①②⑤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④⑤ |
图示区域除了通过铁路、公路等直接向外运输煤炭外,还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可以把坑口电站建在①处 |
B.可以把坑口电站建在②处 |
C.可以减轻交通运输压力 |
D.可以减轻当地的环境污染 |
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中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可行的措施有( )
A.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
B.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缩短生产链 |
C.寻找石油、天然气等替代资源 |
D.提高农业地位,大面积种植水稻 |
表是四川省某县1961~2011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据此回答12~13题。
时间 项目 |
1961年 |
2011年 |
耕地面积(km2) |
400 |
521 |
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 |
36.79 |
20.46 |
气温年较差(℃) |
24.1 |
27.6 |
年降水量(mm) |
1 369 |
1 087 |
雨季地表径流(亿m3) |
7.1 |
8.2 |
水土流失面积(km2) |
61 |
108 |
粮食总产量(万吨) |
9.6 |
11.9 |
人口(万人) |
41.5 |
60.1 |
下列数据中,呈上升趋势的是( )
A.人均耕地面积 |
B.人均森林面积 |
C.人均水土流失面积 |
D.人均粮食产量 |
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
A.人口增加→开垦耕地→森林面积减少 |
B.开垦耕地→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加 |
C.降水减少→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 |
D.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水土流失面积加大 |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如图)。建国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许多水库,几乎拦截全部河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肆虐的风沙,荒废的田园,让民勤人深刻地意识到,“决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据此回答6~8题。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①水资源短缺 ②土地荒漠化 ③旱涝灾害 ④水土流失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①② |
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人为原因是( )
①过度用水 ②滥砍滥伐 ③过度放牧 ④上游拦截河水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①② |
综合治理和保护民勤环境的合理措施有( )
A.放弃全部耕地 |
B.合理调水 |
C.加强能源建设 |
D.大量开采地下水,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