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图1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题。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
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 |
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
C.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
D.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 |
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 000米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 B.纬度低,气温比较高 |
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 | 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 |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与交通条件改善,我国居民避寒旅行逐渐增多。根据气象部门划分冷、暖、热的标准,取1月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的地区为我国居民适宜避寒区。据此并读图完成问题。图中适宜避寒区适合我国北方居民旅行观光的是 ( )
A.新加坡城市花园景观 |
B.巴西高原热带草原景观 |
C.成都平原的都江堰 |
D.西双版纳热带风光 |
图中适宜避寒区甲处的纬度位置低于乙处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甲处受更严寒的冬季风影响 |
B.乙处受更暖湿的夏季风影响 |
C.甲处太阳辐射较弱 |
D.乙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更显著 |
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金融海啸影响,中国沿海地区不少工厂停工,近千万民工提前返乡(如图)。据此,回答问题。提前返乡的民工主要来自于 ( )
A.国有大中型企业 | B.农产品加工工业 |
C.高科技工业 | D.中小型涉外企业 |
下列可以作为我国珠三角地区应对这次危机的措施有 ( )
①国家政策的支持
②提高自我创新能力,大力发展企业的核心技术
③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
④完善交通网,加大产品的出口量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该图为四幅农业景观图,读图回答问题。形成四个地区农业生产方式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气候 | B.地形 | C.土壤 | D.水源 |
下列关于四个地区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农业生产过程精耕细作,农产品的商品率较低 |
B.乙农业与市场联系密切,多分布在城市周边地区 |
C.丙农业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生产规模较小 |
D.丁农业生产活动分散,对自然环境不会产生影响 |
该表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问题。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
11 |
33 |
33 |
31 |
11 |
11 |
33 |
33 |
31 |
22 |
31 |
31 |
31 |
11 |
12 |
31 |
31 |
11 |
11 |
11 |
31 |
11 |
11 |
11 |
11 |
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
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
A.推广蔗基鱼塘 | B.推广水稻种植 |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
读“我国某区域图”,据此回答问题。Q处年降雪日数不同于周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势低平,水汽易进入 |
B.地势较高,气流受地形抬升 |
C.地势较高,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
D.锋面遇地形阻挡,在此停滞 |
与东北平原相比,该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
A.降水少,气候干旱 |
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
C.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
D.机械化水平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