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探险队在新疆某地形区进行考察,从某地出发,由南向北依次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观,如下图所示。下图中数据表示海拔(单位:米)。考察队沿途所见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D.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异规律 |
图中海拔2 100~3 000米的高度为云杉林,其成因为( )
A.位于向阳坡,热量条件充足 |
B.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 |
C.受山谷风的影响,多夜雨 |
D.受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控制,多降雪 |
农村人口不断迁往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的环境比较好 |
B.城市的交通比较拥挤 |
C.城市的人口密度大 |
D.城市的就业机会多,教育、医疗、卫生和生活条件好 |
读“喜马拉雅山南坡自然带示意图”,回答4~6题:自然带A、B、C的名称分别是 ( )
A.热带季雨林带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
B.高山针叶林带高山针阔混交林带高山草甸
C.常绿阔叶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草甸
D.常绿阔叶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灌木林带该山坡最大降水量的海拔高度和最低雪线附近的海拔分别约为 ( )
A.1500米 5500米 | B.2000米 6500米 |
C.3000米 4000米 | D.2000米 5500米 |
从A、B、C所反映出的自然带分布规律是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图4),回答2—3题。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是
A.a处透水事故 | B.b处瓦斯爆炸 |
C.a处瓦斯爆炸 | D.b处井喷事故 |
下列有关图示地质地貌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丙地貌均为地壳运动形成 |
B.乙处为背斜成谷 |
C.丙处为地垒成山 |
D.丁处为地堑成谷 |
在地貌上表现为块状山地的是()
A.太行山 | B.庐山 | C.喜马拉雅山 | D.阿尔卑斯山 |
读工业产品成本比例示意图。完成下面2题。在我国发展甲类工业最具优势条件的地区是( )
A.闽南三角地带 | B.青藏高原地区 | C.南疆 | D.长江三角洲 |
下列工厂区位与乙类工业的区位要求相符的是()
A.在广州建棉纺织厂 |
B.在舟山建水产品加工厂 |
C.在南京建石油化工厂 |
D.在上海建钢铁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