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探险队在新疆某地形区进行考察,从某地出发,由南向北依次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观,如下图所示。下图中数据表示海拔(单位:米)。
考察队沿途所见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了( )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 D.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异规律 |
图中海拔2 100~3 000米的高度为云杉林,其成因为( )
| A.位于向阳坡,热量条件充足 |
| B.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 |
| C.受山谷风的影响,多夜雨 |
| D.受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控制,多降雪 |
2011年3月11月下午2时46分(当地区时),日本本州岛以东海域发生了里氏9.0级地震。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本次地震震中到东京的直线距离大约是
| A.370千米 | B.440千米 |
| C.220千米 | D.550千米 |
地震发生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 A.3月11日1时46分 |
| B.3月10日18时46 |
| C.3月11日5时46分 |
| D.3月11日13时46分 |
读下图,从山峰向下望,将不能看见的点是
| A.A点 | B.B点 | C.C点 | D.D点 |
根据经纬线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小题。甲地(0°,90°E)、乙地(60°N,90°E)、丙地(0°,40°E)、丁地(60°S,40°W)与本初子午线的距离最近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某点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以北有极昼极夜现象,以南是温带,该点的地理坐标是
| A.23.5°N,180° | B.66.5°N,160°E |
| C.23.5°N,180° | D.66.5°N.20°W |
读图,判断正确的叙述是
| A.图中四点的气压①<②<③<④ |
| B.甲地气压高于乙地 |
| 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
| D.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
| B.温度:A>B>C>D |
| 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
| D.气压:D>A>B>C |
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岛环流侧视图,在②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 A.增温和增湿 | B.净化和增温 | C.净化和增湿 | D.减湿和减温 |
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那么上升气流③表示的可能是
①白天的谷地②白天的山坡③夜晚的谷地④夜晚的山坡
| A.①② | B.②③ |
| C.③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