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4日~11日,李克强总理前往非洲,开启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安哥拉(首都罗安达)、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四国和非盟总部的访问之旅。读埃塞俄比亚及附近等高线图,完成下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示区域河流呈向心状 |
| B.图中洋流出现时长江流域正值伏旱天气 |
| C.甲地年降水比乙地少 |
| D.甲区域比乙区域易出现泥石流 |
从总理访问之日到夏至日期间,四国首都( )
| A.同一天,亚的斯亚贝巴(9°03′N,38°42′E)日出最早 |
| B.阿布贾(9°12′N,7°11′E)昼长于夜,但昼在缩短 |
| C.内罗毕(1°17′S,36°49′E)日出东南 |
| D.罗安达(8°50′S,13°30′E)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要调小 |
读世界某气候类型局部地区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该气候区代表性农作物具有的特点是
| A.喜高温多雨 | B.喜阴冷潮湿 | C.耐高温干旱 | D.耐低温干旱 |
与甲地区相比,造成乙地区该种气候类型分布较狭窄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 B.洋流 | C.海陆轮廊 | D.地形 |
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③地理环境“高、寒”, 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
| 具体地区 |
年生产量(万吨) |
可载人口量 |
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
| 长江中下游 |
88 600 |
22 000 |
395 |
| 青海、西藏 |
10 000 |
1 000 |
4 |
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
①光照②地形③土壤④热量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华北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有
①河川径流季节变化大②水污染、水浪费
③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不足④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新京报2009年2月6日报道,截至目前,由降水异常偏少和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导致的气象干旱已波及中国12个省份。北方冬麦区旱情为30年一遇,小麦主产区旱情为50年一遇。读图,回答:
图片中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①我国水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少
②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
③部分地区水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性缺水
④人口的激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