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在有关兴办工商业的奏折中说:“英国呢布运至中国,每岁售银三千余万(两),又铜、铁、铝、锡售银数百万,于中国女红匠作之利妨夺不少。曷若亦设机器自为制造,轮船、铁路自为转运。……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不独有利厘饷也(军费征收)。各省诸山,……择其利厚者次第开挖。一切仿西法行之。……酌提一、二分归官,……可以养船、练兵。”以上材料表明,洋务派举办工商业的目的是
①维护中国传统的手工业生产 ②抵制外国商品在中国的倾销
③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开支 ④建立近代化的中国工业体系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②③④ |
义和团揭贴中写道:“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此材料反映了义和团()
①斗争锋芒直指帝国主义②运动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③具有盲目排外的局限性 ④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觉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 |
《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相隔不长,前者的“新”最主要体现在( )
A.主张奖励发明,实行专利制度 |
B.主张效法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C.唤醒了中国人,促进了思想上的启蒙 |
D.主张在平等基础上同各国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 |
中国近代史上,英国在中国最先取得的权益有( )
①协定关税②“领事裁判权”③设立工厂④“片面最惠国待遇”⑤军舰“巡查贸易” ⑥传教
A.①②④ | B.①②③⑥ | C.①②④⑤ | D.①②⑤⑥ |
下图是签订《南京条约》后的情景图,这一事件及此后可能出现的历史情景是()
A.清朝官员普遍为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而庆幸 |
B.中国皇帝认为《南京条约》影响很坏而一直不批准它 |
C.消息传到英国,英国商人为中国全境通商举杯祝贺 |
D.中国政府派出专员与英国商定进出口货物的税率 |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的观点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它()
①未认识到殖民主义的侵略本质和残酷性
②只看到了“船坚炮利”和科技文明
③夸大了殖民主义传播文明的作用
④贬低了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