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刘伯承元帅有“常胜将军”之称,但他晚年不愿看战争片,常感慨:“我们牺牲一位战士,他的全家都要悲伤,这给那个家庭带来多大的损失!同样,一个国民党士兵死了,也会殃及整个家庭。他们都是农民的子弟,一场战争要损伤多少家庭啊!就是因为这个,每在战前我们连觉都睡不好。现在战争结束了,我就不愿看、怕看战争的场面……我至今仍看到无数同胞为我们铺设的一条血肉模糊的路,我们是踏着他们的尸体走向胜利的。敌人也一样,他们也是我们的同胞啊!”下列与其观点不符是

A.国共内战带给国家和人民巨大灾难
B.化剑为犁,渴望和解,和平与和谐
C.珍爱生命,国共和解,造福民族
D.害怕战争,反对一切形式的战争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西藏和平解放 抗日战争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29年,蒋介石称赞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随后中华民国政府通过了《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案》。但1930年后国民政府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与此转变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国共关系开始破裂
C.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
D.国内民主运动高涨

辜鸿铭曾在北京大学任教,他梳着辫子走进课堂,学生们觉得很怪异,都在发笑。辜平静地说:“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好剪呀!”闻听此言,学生一片默然。后来促成“同学脑袋里的辫子”逐步被“剪掉”的是
①戊戌变法②辛亥革命③新文化运动④五四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某学者认为:“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失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下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该表所含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洋务经济兴起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农民负担减轻

“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与此观点最接近的思想家是

A.朱熹 B.陆九渊 C.李贽 D.顾炎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