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社会比较开放,英国人在同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善于吸收别国的先进技术。英国实行比较宽容的宗教政策,使非国教徒能在革新技术和发展工业方面发挥自己的才智。根据对随意挑选的一批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家和企业家的宗教信仰所作的考察,他们中的49%都是非国教徒,而非国教徒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还不到5%。英国还向大陆受迫害的新教徒敞开大门,大批新教徒迁居英伦三岛,带来了资金和技术,为英国工业,特别是纺织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材料论证的是
| A.英国率先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具有了工业革命政治条件 |
| B.英国手工工场的发展规模分工扩大具备了工业革命的技术条件 |
| C.英国宽容开放的宗教对外政策吸纳大批人才助力工业革命的爆发 |
| D.英国殖民扩张持续扩大海外市场助力工业革命的爆发 |
《人民日版》某年的元旦社论以《乘风破浪》为标题,提出“鼓足革命干劲,迎接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口号,同时还附有《十五年赶上英国》的图表。据此判断,该份日报最有可能出版于
| A.1956年 | B.1978年 | C.1966年 | D.1958年 |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一个几亿入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的实现了如此困难复杂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这一“历史性胜利”是指
| A.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实现 | B.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
| C.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 |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 |
从1976年10月到1977年6月,中国高层出访总次数252次,平均每月32次;从出访国看,除传统友好国家外,有两类国家比较显著:一是发达国家,二是正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其作用是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B.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 C.推动了改革开放决策的出台 | D.拓宽了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领域 |
下图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
| 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 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 |
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 A.土地的使用权 | B.土地的用途 | C.土地的所用权 | D.土地的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