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
材料二 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材料一、二摘自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摘鳊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政府育官与选官制度(标准、方法)”。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秦至隋朝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发展趋势。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3年是辛亥革命102周年,辛亥革命是20世纪初的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回首百年前那激动人心的历史大变局,给我们许多启示与感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我们考察19世纪末叶以来华中出现的新的经济结构、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大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辛亥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
——冯天瑜《辛亥武昌起义是现代文明所赐》
材料二在1910到1911年,他们(注:指各省立宪党人,主张清政府立即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坚持新的要求,当不能得到满足时,这些要求就引起了普遍的不满和更为广泛的反清大联合。——(美)费正清《剑桥晚清史》
其(各省立宪党人)第三次请愿书中,措辞则甚激昂……更不料清廷因此震怒,立下明谕,勒令代表等出京还里。各代表闻此乱命,亦极愤怒……秘议“……吾辈公决密谋革命……日后遇有可以发难之问题,则各省同志应即竭力响应援助起义独立”云云。
——徐佛苏在《梁任公先生逸事》
材料三辛亥之役,本预定湖南首举义旗,举事后,湖北必调兵往援。计划以往援之师前途倒戈,内外夹击,到武汉长岳立时即可光复。不意湖南举事,一再延期,八月十八日,突发生汉口俄租界总部爆炸之事……
——《辛亥革命资料汇集》(2)《糯公随笔》
材料四“按武昌起义之成功,乃成于意外,其主因则在瑞澂一逃;倘瑞澂不逃,则张彪(注:驻武昌新军第八镇统制)断不走,而彼之统驭必不失,秩序必不乱也。”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集》孙中山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为什么说“武昌起义绝非一只从云端上掉下来的运动之果。”
(2)据材料二分析当时革命斗争有哪些客观有利条件?
(3)概括材料三、四观点的共同之处,指出其分析对象的角度有何不同?
(4)恩格斯曾说过:革命一天等于二十年。结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认识武昌起义的爆发和成功?

材料一国军一部分应集中华北持久抗战,特别注意保卫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则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
——1937年8月20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国军作战指导计划》
材料二 共产党员及其所领导的民众与武装力量,应该最积极的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应该把自己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应该用极大力量发展抗日的群众运动。不放松一刻功夫一个机会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只要真能组织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疑义的。
——1937年8月25日洛川会议《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请回答:
(1)为实现材料一中“确保山西”“力保淞沪要地”的目的,国民党组织了哪些战役?我们应当怎样评价这些战役?
(2)材料二说明中共确定了怎样的抗战路线?为此,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洛川会议后是怎样实践上述抗战路线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 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想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员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和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4分)欧洲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哪些思想主张?
(2)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简要说明该段材料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
(3)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政治主张?
(4)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利玛窦于1601年,应明万历皇帝之诏住进了北京,直至1610年在北京逝世,他在中国传教历经艰辛,前后长达28年。利玛窦在华期间,用了很大的精力潜心研读儒家经典,李贽说利玛窦“凡我国书籍无不读……请明于四书性理者解其大义,又请明于六经疏义者通其解说,今尽能言我此间之言,作此间之文字,行此间之礼仪”是一个“中极玲珑,外极朴实”的“极标致”之人。
----摘自《儒家学说对欧洲的影响》
材料二明清之际,欧洲的耶稣会士历经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主体文化——儒学——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
——摘自《启蒙运动与中国儒家学说的关系》
材料三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是中国儒学在欧洲最有力的鼓吹者,他和他的“百科全书派”把中国儒学,作为反对神权统治下欧洲君主政治的思想武器;程朱理学——新儒学,成为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创立古典哲学的依据,并用以反对罗马教廷的启示神学;被称为“欧洲孔子”的魁奈,以儒学为依据,开创了近代欧洲政治经济学的新纪元,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摘自《儒家学说在欧洲的传播及影响》
材料四近百年来,中国人、东方人都公认,现代民主就是西方的民主,它起源于欧洲。学习、借鉴,乃至全盘照搬西方的民主,也就成为许多近现代中国人的思想热点。近百年来,无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一种文化上的障碍、精神上的阻力。然而,在半个世纪以前就有西方人指出,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曾经是17一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和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中国近20年的飞速发展的历史,向世人显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东方文明,不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一种精神阻力,而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动源。
----摘自《儒学与世界》
材料五:卢梭的棺木中伸出的一只手,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利玛窦在中国认真研究中国儒家经典的主要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欧洲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的原困。(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儒家学说被肯定的主要原因。(6分)
(4)概括四段材料的核心内容。并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儒学的认识。(4分)
(5)材料五为什么说“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

(22分)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

图1图2
图1是中古时期的《三女神》画像。 中古时期,由于受到宗教上的束缚,人们并不欣赏人体美。作品中的三女神呆板、单调、僵硬且面无表情。
图2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作品极力赞扬人体之美,将世俗生活中人的形象注入神的形象中,所塑造的宗教人物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人。
材料三 启蒙运动时期著名思想家的言论:
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卢梭:人生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
请回答:
(1)材料一包含的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从图1到图2作品特征的差别,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思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精神的新发展。(3分)
(4)谈谈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9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