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时报》1913年7月刊登了某师范学校(注:其生源主要是南方)对学生崇拜人物的调查。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位次 |
被崇拜者 |
得票 |
位次 |
被崇拜者 |
得票 |
| 1 |
孔子 |
153 |
7 |
王守仁、黎元洪 |
6 |
| 2 |
孟子 |
61 |
8 |
朱熹、华盛顿等4人 |
4 |
| 3 |
孙中山 |
17 |
9 |
程德全 |
3 |
| 4 |
颜渊 |
11 |
10 |
康有为、袁世凯等4人 |
2 |
| 5 |
诸葛亮、范仲淹 |
8 |
11 |
苏秦、秦始皇、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马丁·路德、卢梭、梁启超等 |
1 |
| 6 |
岳飞 |
7 |
A.辛亥革命没有能够深刻改造国人的思想,儒学影响深远
B.在当时中国,孙中山及其民主共和思想影响力巨大
C.近代西方文化逐渐传入中国,国人初步了解西方哲人
D.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弱化了知识分子对帝王的崇拜
1943年,罗斯福在丘吉尔生日宴会上讲道:彩虹是各不相同的颜色组成的,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绚丽夺目的彩带。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我们有不同的习惯、哲学和生活方式。……我们的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当我们结束这历史性的聚会,我们定能在世界的天空上看到那条希望的彩虹。为了看到“希望的彩虹”,会后盟军在欧洲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
| A.中途岛海战 | B.柏林会战 |
| C.诺曼底登陆 | D.库尔斯克会战 |
“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材料反映出中、美、英、苏《四国宣言》的目的是()
| A.战时合作,消灭法西斯;战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
| B.拆散英日同盟,消除美国在亚太地区争霸的障碍 |
| C.暂时缓解列强之间在海军军备竞赛上的争夺 |
| D.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 |
“绥靖主义者是在喂鳄鱼——可预计最后鳄鱼也把他给吃了。”这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对二战前绥靖势力的评价。下列事件验证了丘吉尔推断的是()
| A.希特勒建立纳粹政权 | B.二战中法国战败投降 |
| C.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 D.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 |
扩张之路美国在19世纪末的扩张
图片反映的美国在20世纪初取得的扩张成果不包括
| A.通过《四国公约》拆散了英、日同盟 |
| B.通过《五国海军协定》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 |
| C.通过《九国公约》保证了门户开放政策,奠定了在亚太地区的霸主地位 |
| D.通过《国联盟约》放弃孤立主义外交,插手欧洲事务 |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 A.③②④① | B.④③①② |
| C.①④③② | D.④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