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鎛的建议作罢。由此可见( )
A.唐朝时期丞相权力大于皇权 |
B.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 |
C.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 |
D.唐朝的中枢机构体现了三权分立的特征 |
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为风尚 |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C.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 D.工匠与机户之间关系紧密 |
在一部反映宋朝时期历史的电视剧中先后出现了以下几个情节,其中明显与史实不符的是
A.高转筒车正用于灌溉田间的庄稼 |
B.几个读书人在晚上逛市场 |
C.倭寇猖獗政府下令实行“海禁” |
D.商业税收成为国库财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一位观众,身穿暖和的棉布衣服,手中拿着粉彩蝴蝶鼻烟壶,吃着鲜嫩的熟玉米,津津有味地欣赏戏曲《窦娥冤》。请推断该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唐朝 | B.宋朝 | C.明朝 | D.清朝 |
明代著名清官海瑞认为,欲求天下安定,就一定要推行井田制,或者限制地主拥有的土地数量。这反映出明代
A.土地兼并严重 | B.小农经济的弱化 |
C.商品经济发达 | D.井田制得以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