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曾说:“十个人的城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不能自给;十万人的城邦是荒唐的,因为它将不能适当的治理。”这说明
A.希腊城邦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B.当时的希腊城邦总人口没有超过十万 |
C.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制不适合古希腊 |
D.城邦制符合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 |
唐朝实行的募兵制和租庸调制的共同作用是
A.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 B.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
C.政府的赋税收入得到保证 | D.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
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 B.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 |
C.地方实行郡县制度 | D.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
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多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 B.孔子 | C.孟子 | D.荀子 |
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
A.③②①④ | B.③②④① | C.①②③④ | D.②③①④ |
关于下图所示国际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
C.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地位参加会议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到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