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
材料三: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1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复兴之路》(上)
(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什么运动?(1分)
(2)材料二中,图1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1分)
(3)材料二中,孙中山把图2中“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请问具体指的是哪三民主义?(1分)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孙中山进行了辛亥革命,成立了中华民国。简述中华民国成立的历史意义。(2分)
(4)据材料三,写出这场“文化启蒙的运动”名称。(1分)
(5)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1分)
今年(2011年)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又是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回眸过去,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史上哪个条约最能体现出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西方列强的枪炮声震醒了清王朝部分官僚,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他们发起了一场自救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3)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变法运动,揭开这次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
(4)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曾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请说出这里的“创举”的含义。
(5)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命运,请问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
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注重对题干中带重点符号词语的阐述,在阐述中做到有史实,史论结合)
仔细观察两幅图片,并回答后面的问题(20★)
请回答
⑴、从图一中可以看出,北京人使用了那些生产工具?(3★)
⑵、从图一中可以看出,北京人过着怎样的生活?(2★)
⑶、他们为什么要过这样的生活?(3★)
⑷、看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下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5★)
⑸、说一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方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方面?(5★)
⑹、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及改革开放,是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三次巨变。 ————摘自中共十五大报告
请回答:
(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这次巨变的具体表现是?(2分)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什么?(2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进行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2分)城市改革的重点又是什么?(2分)
(4)从三次历史巨变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儒家学说从创立到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经历了艰难的历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秦始皇对儒家学说持什么态度?(2分)其原因是什么?(2分)
(2)汉武帝对待儒家学说又持什么态度?(2分)产生什么深远的影响?(2分)
请回答:
(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这次巨变的具体表现是?(2分)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什么?(2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进行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2分)城市改革的重点又是什么?(2分)
(4)从三次历史巨变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